美乌高官吉达会谈,俄乌和谈成焦点
AI导读:
美乌两国将于沙特吉达举行高官会,会议聚焦矿产协议和乌克兰战后安全等议题,俄乌和谈成为关键。欧洲在寻求防务自主的同时,仍离不开美国的战略支持。
美乌两国将于11日在沙特吉达举行“白宫争吵”事件后的首次高官会,这一事件牵动了全球的关注。
两周前,美乌双方在不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上次会谈,为何此次又能重新坐回谈判桌?此次会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看点?乌克兰局势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动向?
“木板抽骡子”奏效了?
乌总统泽连斯基10日抵达吉达,随行包括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乌外长瑟比加、国防部长乌梅罗夫等高官。他们将于11日与美方代表团举行会谈。
美方参会人员有国务卿鲁比奥、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
泽连斯基预计不会参加与美国代表团的会谈,而是计划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进行会谈。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乌双方重新坐回谈判桌?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分析,美乌各有打算。
美国方面,一是实现俄乌停火是特朗普的外交任务和政治承诺,他面临迅速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压力;二是若不能实现停火,美俄关系缓和也难以实现;三是特朗普想收回拜登时代对乌的投入,服务于“美国优先”的交易心理。
乌克兰方面,一是美国对乌停止军援和情报共享后,基辅认识到欧洲难以完全替代美国;二是俄军在库尔斯克反攻,乌军面临被切割包围的风险,为了维护乌军安全,泽连斯基政府不得不修复对美关系;三是乌克兰持久作战的可能性不大,和谈成为关键,乌方希望争取美国支持,防止被牺牲。
在上述背景下,泽连斯基的态度有所调整,对于美方要求其道歉,他从拒绝转变为“感到遗憾”,并多次表态准备签署矿产协议。
美乌重在“对表”
此次会谈将聚焦哪些内容?会谈前,美乌均释放出一些信号。
威特科夫预计,美乌谈判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希望能签署美乌矿产协议,议题还将包括安全协议、领土问题和情报共享等。
鲁比奥表示,矿产协议仍有更多细节有待敲定,并强调有必要评估基辅是否愿意为实现和平做出让步。
张弘认为,本次会谈聚焦两方面:矿产协议和乌克兰战后安全。预计矿产协议签署问题不大,但战后和平方面,美乌将就未来俄乌和谈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对表。
目前,美乌之间仍存在分歧,基辅希望争取美国的安全保障,但华盛顿希望欧洲在安全保障上发挥更大作用;此外,乌克兰提议俄乌部分停火,但这一理念遭到俄方反对,特朗普政府也对欧洲的“和平计划”反应冷淡。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欧亚和欧洲项目主任詹姆斯·尼克西表示,对乌克兰人来说,糟糕的协议比没有协议更糟糕,俄乌冲突仍可能持续。
美俄将有新互动?
在美乌会谈的同时,美俄之间也可能有新互动。
威特科夫计划本周访俄,与普京会面,这将是他第二次以特朗普政府特使的身份访俄。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目前俄美接触频繁,但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俄美尚未开始解决双边关系中的问题和分歧。
张弘指出,俄美关系全面解冻需解决俄乌和谈问题。特朗普和普京都希望俄乌和谈能为美俄关系发展打开政治和外交大门。当前,俄罗斯态度积极又谨慎,而美国希望从欧洲地缘危机中抽身,对俄实现战略妥协有利于其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
张弘说:“美国希望借吉达会议确立美乌共识,在此基础上举行美俄元首会晤,敲定俄乌停火时间表和路线图。”
确定路线图后,预计美俄欧乌将一同进行技术性谈判,直至停火并确定战后安排。
欧洲“有心无力”
再来看欧洲。继在伦敦峰会上声援乌克兰、提出欧洲版“和平计划”后,欧洲国家又有不少跟进举动。
欧盟日前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峰会,就调动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的计划达成一致;法国就向欧洲盟国提供“核保护伞”的问题开展战略讨论;有望出任德国总理的默茨支持欧洲加速寻求防务自主;美国被曝考虑撤出驻德美军。
张弘指出,欧洲种种态势体现出两点:一是欧洲一直想坐上和谈的“主桌”,但内部尚未达成共识,且美俄似乎不打算让欧洲“上桌”;二是欧洲在特朗普对欧政策转向背景下,正加速寻求防务自主以减少对美安全依赖,但同样遇到内部分歧和实力不济的问题。
张弘指出:“目前只有美国才能对俄罗斯形成战略上的反威慑,欧洲未来仍离不开美国。”(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