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特朗普衰退”担忧,美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
AI导读:
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美国经济关键指标持续释放疲软信号,股市回吐涨幅,债市收益率曲线倒挂,消费疲软。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普遍认为,高关税政策将拖累经济增长,预计2025年美国GDP增速将下滑。同时,关税措施增加经济下行风险,制造业和就业数据不容乐观,市场动荡不安。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影响下,美国经济的关键指标正持续释放疲软信号。据报道,截至3月5日,美国股市回吐大选后的全部涨幅,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倒挂,消费疲软。这些现象引发了外界对“特朗普衰退”(Trumpcession)的讨论,成为国际财经领域的热点话题。
根据3月6日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即时预测(GDP Now)模型的结果,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经季节性调整的年率)预估为-2.4%。这一数据加剧了外界对美国经济的担忧。
“特朗普衰退”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正在逼近的现实?多位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给出了他们的看法。尽管美国经济今年可能避免技术性衰退,但高关税政策引发的负面效应将显著拖累经济增长,预计2025年美国GDP增速将低于2024年的趋势水平。
从消费信心不足到市场动荡,美国经济正面临多重压力。其中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尤为显著。美国会议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98.3,创自2021年8月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预期指数更是跌破80,这历来被视为经济衰退的预警信号。调查还显示,未来一年通胀预期从当前的5.2%激增至6%。
投资管理咨询公司美世(Mercer)亚太地区多资产负责人西斯特曼斯(Cameron Systermans)表示,尽管劳动力市场、工资增长和家庭杠杆率等指标仍良好,但过度保护主义政策削弱了潜在的消费动能。
制造业和就业数据同样不容乐观。由于订单和就业萎缩,美国工厂2月活动接近停滞。同时,由于关税担忧加剧,材料价格指标飙升至202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薪资巨头ADP的最新就业报告显示,2月份美国私营部门的就业人数大幅下滑。超过10万美国联邦雇员被解雇,进一步引发失业率上升的担忧。
美联储3月5日最新发布的《褐皮书》指出,劳动力市场趋于冷却,同时物价压力有所抬头,消费者支出总体下降。企业反馈显示,持续上涨的投入成本难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可能压缩利润率,预示着潜在的滞胀风险。
美国股市表现令人失望,三大股指已完全回吐大选以来的涨幅。截至3月7日,标普5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大幅下跌。债券市场同样动荡不安,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现象加剧,显现经济衰退的信号。美元兑一篮子货币也持续走弱。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陈杰瑞(Jerry Chen)表示,从2月21日开始,美股一周之内大跌5%,是2021年以来的最快5%回调。本轮调整由仓位去杠杆、散户情绪下滑、经济增长预期恶化共同推动。
关税措施增加经济下行风险。特朗普在本周国会演讲中重申,关税是“让美国再次富裕、再次伟大”的关键工具。然而,经济学家普遍质疑这一政策的有效性,并预计2025年美国GDP增长率将显著回落。
本周初,特朗普宣布将于3月4日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关税的措施,这令美国平均关税水平攀升至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零售商已感受到关税的直接冲击,消费者因关税预期而变得谨慎。
穆迪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估算,若所有关税全面实施,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将增加1300美元,加剧后疫情时期的生活成本压力。不过,特朗普随后又调整了政策,宣布对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美墨加协定)优惠条件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最终将征收哪些关税以及关税将持续多久,但不确定性也会影响经济活动。预期其他国家将采取报复措施,例如,加拿大针对美国商品展开的强有力的“购买加拿大货”运动已初见成效。
制造业同样承压。美国汽车行业占经济总量的2.5%,其供应链深度依赖加拿大和墨西哥。花旗集团警告,短期供应链中断可能使年度GDP增长减少1个百分点。
陈杰瑞认为,当前关税的影响更多在于消费者心理层面,实际影响仍待观望。关税更多是特朗普的谈判手段,而非完全是目的。
经济放缓将催生更多降息预期。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在本月即将举行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不太可能降息,但对今年稍晚时候继续降息持开放态度。然而,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因关税引发的通胀压力而升温。
随着美国劳动力市场恢复平衡,工资增长接近美联储的目标水平,通胀将回到美联储的2%目标。如果经济增长弱于预期,美联储则可能实施更多降息。短期内关税可能迫使美联储面临两难局面,但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增长放缓连同消费减弱将压低通胀,为年中降息打开空间。
他提醒道,尽管美国GDP增速预计将在今年放缓,且政策不确定性带来进一步的下行风险,但由于统计方式和寒冷极端天气的影响,实际情况并不像亚特兰大联储的即时预测数据一样糟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