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生效三周年:深化区域贸易合作,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RCEP生效实施三周年,影响力不断扩大,深化了区域成员间的贸易投资合作。数据显示,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累计进出口额持续增长,关税减免和通关加速政策助力中国制造与区域市场紧密连接,原产地累积规则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RCEP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生效实施三周年。作为世界上人口参与最多、经贸规模最大、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协定,RCEP生效实施三年来,影响力不断扩大,深化了区域成员间的贸易投资合作,成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渠道。
数据显示,RCEP生效实施三年来,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累计进出口额达到38.57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2024年,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达到13.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凸显了RCEP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巨大作用。这体现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关税“减法”转化为市场“加法”,为区域协同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在RCEP框架下,90%以上的商品逐步实现零关税,快运货物6小时通关、一般货物48小时放行的“通关加速器”政策,让“中国制造”与区域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以湖北武汉为例,苯甲酸钠出口日本的关税从4.1%降至零,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因此累计享受关税优惠近500万元。在浙江,宁波舟山港新开通了通往RCEP成员国的新航线,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青岛、广州、厦门、大连等城市也新增了专门面向RCEP成员国的航线,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区域经济正迈向高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原产地累积规则打破了地域限制,推动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根据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其他成员方的原材料可以视为生产成员方的原产材料。例如,无锡先进化药化工有限公司从泰国、日本进口的原料生产的染料产品成功获得了“区域原产”资格。
无锡海关驻新吴办事处综合业务科科长成科珂表示:“原产地累积规则作为RCEP的亮点之一,不仅降低了享惠门槛,帮助企业在区域内优化产业链,还重塑了区域分工,强化了成员国间的生产协同和贸易合作,稳定和强化了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
在RCEP的推动下,中国制造的韧性得到了提升。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通过降本增效重新获得了竞争力,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中高端产品借势扩大了市场份额。5G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RCEP成员国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这证明了“产业升级与区域合作”的双向互动。
随着贸易往来的增长,RCEP机制建设也在不断完善。2024年,中方担任RCEP非东盟方轮值主席国期间,全力推动了RCEP新成员加入程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RCEP支持机构也于去年正式投入运作。目前,斯里兰卡、智利等国家已提出加入RCEP的正式申请,还有一些经济体对加入RCEP表达了浓厚兴趣,RCEP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当然,要充分发挥RCEP的政策优势,仍需不断努力。面对一些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分流压力、部分企业对规则利用不充分的现实短板以及地缘政治与供应链波动的外部风险,我们需要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通过“政策上门”等服务深化惠企实效,并在数字经济、绿色贸易等新赛道推动规则共建。
RCEP贸易增长的曲线不仅见证了贸易规模的扩张,更是中国高水平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生动例证。当更多企业把握住RCEP这一机遇之门时,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必将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