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购物”风潮兴起,消费者用行动反抗通胀与政策压力
AI导读:
美国消费者正通过“不购物”风潮对抗通胀与政策压力,从“想要就买”转向“需要才买”。零售数据下滑,经济学家预测可能导致滞胀螺旋。民众减少消费表达政策不满,储蓄率上升。
在洛杉矶一家沃尔玛超市,家庭主妇霍利·莱利推着购物车,发现一打鸡蛋要9美元,牛肉价格涨了近20%,只能无奈只买必需品。这一趋势正是美国“不购物”风潮的缩影,消费者正通过捂紧钱包对抗通胀与政策压力。
消费者从“想要就买”转向“需要才买”。TikTok上,22岁的博主杰西发起“一年不买衣服”实验,发现旧衣重搭即可满足需求。据《中国日报》报道,“不购物”一词长期占据谷歌美国热搜榜。摩根士丹利调查显示,63%美国人计划未来三年维持低消费,年轻人占比高达81%。
美国零售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实体店客流量同比下降18%,线上消费增速降至5年最低。高盛预测,若趋势持续,2025年美国零售业营收或减少1200亿美元。沃尔玛CEO董明伦表示,消费者正从“想要就买”转向“需要才买”,需重新定义商品价值。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3%。食品杂货价格上涨0.5%,其中鸡蛋价格飙升15.2%。汽车保险费用、酒店价格、汽油价格均上涨。2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拟对汽车、半导体和药品征收25%进口关税,此举被视作加剧通胀的催化剂。
美国若继续推行保护性关税,可能导致“滞胀螺旋”:物价上涨与消费萎缩相互强化,拖累GDP增长。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指出,民众正通过减少消费表达对政策的不满,这是一种非暴力经济抵抗。美联储数据显示,今年1月个人储蓄率升至5.8%,为2022年以来最高。
夜幕降临,芝加哥密歇根大道霓虹灯闪烁,但购物行人稀少。公园里家庭分享自制餐食、图书馆经济学书籍借阅率飙升、社交媒体“不购物”标签增长……在生存压力与政策失效的双重挤压下,拒绝消费成为美国民众最直接的反抗。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关键词:美国通胀、消费趋势、零售数据、经济抵抗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