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1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持续高位,涉及金额环比下降但环比上升。印度、巴西和美国经贸摩擦指数前三,美国金额最多。电子行业面临较多经贸法律风险。贸易救济措施指数居首位,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2月28日,中国贸促会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揭晓了2024年1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指数高达106,持续维持高位状态。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下降了3.7%,但环比却上升了4.7%,揭示经贸形势的复杂性。

在监测的20个国家(地区)中,印度、巴西和美国在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排行榜上占据前三甲,特别是美国,其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连续六个月稳居榜首,引发广泛关注。

从行业角度看,电子行业成为经贸摩擦的“重灾区”,其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位居各行业之首。该行业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经贸法律风险和挑战,亟需加强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的建设。

在分项指数方面,20个国家(地区)共发布了25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发起了49起贸易救济调查,向WTO提交了77项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同时还发布了21项进出口限制措施和179项其他限制性措施。其中,贸易救济措施指数最为突出。

涉华经贸摩擦方面,19个国家(地区)的涉华经贸摩擦指数高达129,较上月上升了20个点,处于高位。美国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引人瞩目。当月,这19个国家(地区)的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了6.7%,环比上升了12.3%。其中,电子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同样处于高位,值得警惕。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