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关系裂痕显现,法英领导人紧急访美协调乌克兰危机
AI导读: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相继到访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试图协调乌克兰危机引发的美欧关系裂痕。特朗普对欧洲盟友态度强硬,引发多方反应,欧洲领导人展现持续为乌克兰提供实质性支持的姿态。
当地时间2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两天之后的27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也将到访白宫。随着乌克兰危机复杂演变,法英领导人能否让特朗普“回心转意”?暴露裂痕的美欧关系又将向何处去?
分歧依旧
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周年之际,近一个月来,乌克兰危机形势发生剧变。
特朗普1月就职美国总统后,美方撇开乌克兰和欧洲国家,与俄方直接接触。上周,美俄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会谈,重启乌克兰危机对话。乌克兰、欧洲国家没有参与这次会谈,担心被边缘化。有消息称,美俄领导人或将会面。
特朗普一改美国对待欧洲盟友的传统立场,公开批评斯塔默和马克龙对结束乌克兰危机“毫无作为”,并挥舞关税大棒,引发欧盟和欧洲多国强烈反应。
马克龙直言,特朗普“给盟友带来了不确定性”。
这被视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跨大西洋联盟内部最深刻的分歧。一时间,“美欧关系来到历史性的转折点”“跨大西洋联盟趋向瓦解”等论调甚嚣尘上。
在此背景下,欧洲领导人先是紧急开会,随后接连赶赴美国。
波兰总统杜达、法国总统马克龙相继到访华盛顿,与特朗普就防务等议题进行非正式会谈。
实际上,马克龙和特朗普都处在第二个总统任期,但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老熟人”之间的微笑和握手仍难掩分歧。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客座教授、上海欧洲学会顾问叶江表示,马克龙此行既希望推动欧洲参与俄乌和谈,也希望强调跨大西洋联盟的重要性。
马克龙此行强调了欧洲的重要角色,以及持续支持乌克兰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法国等欧洲国家愿意在乌克兰战后安全方面发挥作用,但需要美国提供支持。
特朗普并未提及安全保障,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位寻求达成协议的谈判大师。
马克龙离开华盛顿时,没有明确改变特朗普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也没有得到美国提供支持的坚定承诺。
多方协调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计划于马克龙访美次日赴美,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等美方官员会面。
紧接着,斯塔默即将于2月27日到访白宫。欧洲两个大国的领导人为何前后脚访美会见特朗普?
叶江表示,法国很大程度上代表欧盟,而英国已经“脱欧”,且与美国有着“特殊关系”。英法两国的地位以及与美国的关系性质不尽相同,马克龙和斯塔默先后访美,或有助于协调美国、英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
斯塔默打算向特朗普提议,派遣约3万名欧洲军人前往乌克兰维和,但美国需提供军事支持。不过,美国已表示不会出兵乌克兰。
叶江表示,欧洲若想在乌克兰部署维和力量,离不开美国提供的武器装备和情报技术支持。在如何部署维和力量这一问题上,仍需美欧进行协调。
此外,维和部队人员可能来自英国等北约成员国。未来,一旦其与俄罗斯擦枪走火,很可能触发北约共同防御条款,从而导致北约和俄罗斯直接发生冲突,因而需要谨慎定夺。
经贸议题也出现在英美领导人会谈的议程上。英国首相府先前表示,斯塔默将与特朗普讨论深化双方在贸易、投资和安全方面的特殊关系。
叶江认为,鉴于英国已经“脱欧”,经贸问题对英国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英美有着“特殊关系”,在与美国就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议题进行协调时,英国占据特殊地位,或可发挥跨大西洋“桥梁”作用。
挑战重重
法英领导人赶赴美国之际,欧洲其他领导人也没闲着。2月24日,多位欧洲领导人到访基辅,参加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主持召开的“支持乌克兰”峰会。在展现“挺乌”姿态同时,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于3月向乌克兰提供35亿欧元的新一笔援助。
在叶江看来,这并非巧合,而是在法英领导人与特朗普交涉之际,欧洲领导人展现持续为乌克兰提供实质性支持的姿态,“欧洲人希望展现自己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欧洲恐怕还是难以令美国“回心转意”。
叶江表示,乌克兰和欧洲目前仍坐不上谈判主桌,但最终的和平协议预计仍将顾及乌克兰和欧洲,形成四方妥协。尽管近期美俄互动牵动各方视线,但美欧仍在开展协调,美国也仍在为乌克兰提供有力支持。
叶江认为,特朗普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商人、一个现实主义者,对谈判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不像传统政治家那样会顾及盟友关系,而是寻求速战速决,即便方式简单粗暴。
此次法英领导人访美之后,欧美关系走向如何?叶江表示,在防务支出这一关键问题上,欧洲已经展现出承担更多责任的意愿。但是,要真正建立起一支独立的欧洲防卫力量绝非易事,难以一蹴而就。
在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一事上,欧盟内部存在明显分歧。此外,特朗普要求北约盟国将防务支出占GDP的比重提升至5%,考虑到德国等国家的财政状况本已紧张,能否、如何提升防务支出将考验政治家的智慧。
叶江表示,未来,英美“特殊关系”以及跨大西洋联盟依然会存在,但欧洲人会出更多钱、更独立,但仍需要美国支持。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