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三年现转机,国际秩序迎挑战
AI导读: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近日出现转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愿为和平辞职,国际社会呼吁和谈,但四方利益难以调和,导致谈判进展缓慢。俄罗斯经济在西方制裁之下展现出一定韧性,但长期发展面临挑战。
2月24日,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近日,这场危机似乎出现了转机。
据新华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3日表示,为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或实现和平,如果乌民众真的需要他离开,他愿意立即辞职。同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对通过谈判解决乌克兰问题仍持开放态度,普京总统的立场是一贯的。
泽连斯基透露,37国领导人将于24日参加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的“乌克兰-北欧-波罗的海平台”峰会,其中13国领导人到场,24国领导人线上参加。他届时将提议欧洲伙伴尽快就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召开单独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2月20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时表示,中方注意到,最近和谈的呼声不断上升,和平的窗口正在开启。尽管各方立场并不一致,复杂问题难有简单解决办法,但对话总比对抗好,和谈总比打仗好。
对于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王毅重申,中方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包括最近美俄达成的共识,期待各当事方能够找到照顾彼此关切、可持续和持久的解决方案。中方愿根据当事方的要求,考虑国际社会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关切,为危机政治解决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王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近期,美俄元首通话和沙特斡旋为俄乌冲突结束带来希望,但和平协议仍需克服多重障碍。尽管美俄达成部分共识,但乌克兰和欧洲的缺席可能削弱协议的约束力。短期内实现全面和平的可能性较低,但局部停火或成为现实。
自2022年2月24日冲突爆发以来,俄乌双方在战场上反复拉锯,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始终未能结束,成为冷战结束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地缘乱局。
然而,今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出现了戏剧性转机:俄总统普京12日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美俄双方同意就结束俄乌冲突进行“紧密合作”,并派遣各自团队“立即开始谈判”。18日,美俄两国代表团绕过乌克兰与欧洲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会谈,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泽连斯基20日与到访的美国特使会晤后在社交媒体上说,此次会晤“富有成效”,乌克兰追求和平。本周,英法领导人将赴美与特朗普讨论乌克兰问题。
当地时间22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表示,特朗普总统和其团队专注于继续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谈判以结束俄乌冲突,他有信心能在本周完成谈判。
在如火如荼的谈判之下,各主要国家的利益矛盾依然尖锐,频频爆发“口水战”。特朗普近期接连“怒怼”泽连斯基,还要求对方“稀土换援助”,让两国关系紧张升级。欧洲多国领导人则密集表态,对美国要把欧洲和乌克兰排除在谈判桌外表示强烈不满。俄方在与美方谈判中也表现得十分谨慎,不仅拒绝重返七国集团(G7),还表示,寻求美方归还6处俄外交不动产是优先事项之一。
尽管国际社会多次呼吁和谈,但乌克兰和平进程仍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在王鹏看来,和平进程的主要障碍在于美俄欧乌四方利益难以调和,各方缺乏互信,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据新华社报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2月24日说,欧盟各国外长当天批准针对俄罗斯的第16轮制裁。此前一天,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说,英国将对俄罗斯实施三年来“规模最大”的制裁,并将在必要时向乌克兰派遣军队。
2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中方一直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致力于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中方将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俄乌冲突标志着冷战后国际秩序的进一步瓦解,凸显了现实主义“硬核政治”的回归,安全上的零和博弈成为主导逻辑,联合国等多边机制的作用被削弱。
谈及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王鹏表示,美国在冲突中既是支持者也是利益攫取者,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乌立场从无条件支持转向利益交换,显示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过去三年中,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已超过2.5万项。然而,俄罗斯经济却展现出了一定的抵御能力。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俄罗斯GDP同比下降约1.3%;2023年实现复苏,同比增长约3.6%; 2024年继续增长,同比增长约4.1%。
丰富的能源资源给了俄罗斯硬刚西方的底气。由于国际能源价格的飙升,2024年俄罗斯联邦预算的石油和天然气销售收入跃升逾26%。
除了能源收入,过去三年,俄罗斯经济还得益于军事工业的快速发展。普京去年5月在会见俄国防工业综合体企业负责人时表示,在特别军事行动期间,俄国防工业综合体企业产量显著增加。
面对西方的围堵,俄罗斯减少了对西方市场的依赖,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不过,西方的制裁和封锁也给俄罗斯经济的长期发展带了诸多不利影响。俄罗斯央行行长埃莉维拉·纳比乌林娜坦言,当前,俄罗斯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保持其创新动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