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YR4小行星撞击地球概率引关注,中国部署防御系统
AI导读:
近日,NASA表示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2%,引发全球关注。联合国启动《行星安全协议》,中国也开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计划在未来实施防御任务以应对潜在威胁。
近日,一则新闻让不少网友直呼“地球危险了!”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表示,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2%,引发全球关注。
目前关于“2024 YR4”的信息仍然有限,据估计,该小行星的直径在40米至90米之间,相当于一座大型建筑。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旨在构建行星防御体系,这一消息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情绪。

天文领域科普专家曹林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后认为,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中国天文专家也表示,目前的撞击概率仅为估值,重要的是持续观测和轨道测算。中国已开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与全球科学家展开协作。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几何?曹林指出,宇宙广阔,人们遭遇小行星撞击的可能性极小,普通人无需惊慌。实际上,小天体撞击地球的事件几乎每月都会发生,如流星雨等,一般不会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同时,地球拥有天然的大气层防御机制,能够有效抵御大部分小天体的袭击。只有那些个头足够大、密度足够高的天体才有可能突破大气层,对地球生物构成威胁。然而,小行星对空间站和航天器仍可能造成毁灭性伤害。
联合国首次启动的《行星安全协议》旨在让地球为可能的小行星撞击做好准备,包括建立监测网络、制定紧急响应计划、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等。据悉,新型行星防御系统可能在未来十年内亮相,以应对潜在的小行星威胁。
目前,动能撞击技术是讨论最多且相对成熟的防御手段。中国近年来也开展了近地小行星防御的研究,并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首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通过“伴飞+撞击+伴飞”模式改变小行星轨道。
无论是动能撞击、核爆防御还是激光烧蚀等手段,都需要提前发现并干预潜在威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近日还发布了招聘“行星防御岗”的公告,标志着中国在行星防御领域的进一步投入。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