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国际贸易局势再生变数
AI导读:
特朗普宣布将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对其他国家加征“对等关税”,引发国际贸易局势变化。文章梳理了特朗普政府关税措施的新特点,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指出关税已被证明是低效经济手段。

当地时间2月13日,特朗普宣布了最新的关税决定: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对其他国家加征“对等关税”。这意味着,美国的贸易伙伴,将面临新的关税威胁,国际贸易局势再生变数。
本月,美国出台多项关税措施,出现新特点:
一是特朗普政府此轮关税政策自相矛盾,政策反悔频繁;二是美国不再“就关税谈关税”,关税用于非经济目的。
应对这些关税,需认清特朗普表态的虚实,才能有的放矢。
谭主梳理了特朗普自竞选以来有关关税的7种不同表态。

过去一周,特朗普不断造势“对等关税”,渲染其即将到来的氛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院长应品广表示:
严格意义上的对等,意味着双方关税对等,需对每件商品进行税率核算,涉及约5000种商品、186个国家和地区,约93万项核算。
因核算量大,“对等关税”宣布时间多次推迟。特朗普前几天称“对等关税”将立即生效,现在生效时间又变为未来几个月。
即便美国制定出具体政策,执行也成问题。过去一个月,美国多次暂缓加征关税,原因是美国商务部、海关等执行部门未做好准备,海关X光机不足。
部分国家条件反射,美国一加关税就讨论如何谈判,基本讨论如何让步。此次“对等关税”宣布后,美股全线上涨,三大指数平均涨幅超1%。美国资本认为出现“谈判”契机。
考虑谈判前,应辨明“对等关税”是否虚张声势。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多次提到欧盟,暗示欧盟将成为重点地区。
特朗普用“坏”(nasty)形容欧盟,也用来形容希拉里、CNN记者、民主党政客等。
特朗普认为欧盟“坏”体现在税收高、对北约军费投入少。美国商务部长提名人表示,特朗普政府将逐国考虑关税。意味着美国将分阶段对不同国家加征关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纪文华表示,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先后顺序大致是: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下一步的重点。
这些国家在做反制准备,包括加征反制关税、对美国科技企业发起反垄断调查等。

特朗普新闻发布会后,白宫发布情况说明书,详细阐述如何征收“对等关税”,提到印度等国家。
特朗普对印度措辞微妙,此前称“报复关税”,后称“对等关税”。美国媒体解释成口误,特朗普摆足姿态表达对印度严重不满。
印度不在前几次加税名单中,因“对等关税”政策是半成品。此时拿出与一个时间节点有关:印度总理莫迪正在华盛顿,特朗普将与其会见。
美印关系中,印度最在意其对美国的战略价值。特朗普暗示关税施压,迫使印度承诺降低对美出口关税。让步是否有效,值得观察。

回顾特朗普政府其他关税措施,去年竞选期间,特朗普主张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超10%关税,称“普遍关税”。
特朗普提到将同时推进“对等关税”和“普遍关税”。执政首日,发布总统备忘录,提到运用关税等手段应对贸易逆差,视为“普遍关税”修订措辞。

一周后,特朗普宣布第一项关税措施,针对哥伦比亚,因拒绝接受美国驱逐的移民。双方达成一致后,特朗普撤销关税,前后仅1天。

一周后,特朗普宣布第二项关税措施,针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理由涉及边境问题延伸的移民、犯罪等。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提到贸易问题。
2月3日,加拿大和墨西哥在边境问题上让步,美国同意暂缓对两国关税。

一周后,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是主要进口来源地,特朗普表示“没有例外和豁免”。
特朗普政府关税边界清晰:一是美国能承受的关税与特朗普任期重合;二是特朗普希望放大关税威胁,将其打造成万能工具。
关税已被证明是低效经济手段。美国经济智库测算,2018年特朗普推出的钢铝关税导致美国减少7万多制造业岗位。

未来,谭主将持续追踪关税博弈,给出分析,欢迎探讨。
(文章来源:玉渊谭天)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