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储能业务迎来新增长点
AI导读: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规划年产Megapack 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储能业务成为特斯拉重要利润增长点,依托长三角完整储能产业链,助力特斯拉建立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0.45万亿元。
2月11日上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仪式在上海临港举行。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从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成功下线,标志着特斯拉在华业务正式步入了新阶段。
在投产仪式上,特斯拉公司能源与充电业务副总裁麦克·斯耐德(Mike Snyder)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能源产品与电动车协同,来实现我们的愿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庆祝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它将于本季度开始产能爬坡,助力特斯拉开拓更多市场。’
据报道,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占地约20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内设焊装、涂装、总装等主要制造工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系统,规划年产新一代特斯拉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 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1吉瓦时等于1000兆瓦时),这相当于1万3000个家庭,或40个中型工厂一年的用电量。
解读: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投建的第二座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2024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底正式竣工验收,全程仅耗时7个月。
眼下,储能业务已经成为特斯拉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对特斯拉来说,上海背靠的长三角,有着全世界最完整的储能产业链之一。通过在上海建厂,依托国内供应链强大的技术和价格优势,特斯拉可以有效建立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储能制造各方面成本下降。
特斯拉需要上海的产业链优势,上海也希望储能工厂能与本地汽车、能源产业形成协同。2023年4月,特斯拉在上海宣布加码投资,新建储能超级工厂,彼时,上海工业第一大市的位置刚刚被深圳‘接手’,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继续蝉联全国‘双第一’。
今年是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光大证券的预测显示,到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0.45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元左右。
6年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中国速度’,助力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而有观点指出,储能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例如储能产品需要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等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大同小异,或将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向上海聚集。
根据今年初印发的《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到2026年,上海力争应用规模80万千瓦以上,储能削峰初见成效,带动产业规模近千亿级。到2030年,引育结合形成千亿级规模领军企业,力争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实现尖峰负荷全削减,带动产业规模再翻番。
关键词: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储能业务,长三角产业链,新型储能发展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