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多地加大外商投资支持力度,众多项目密集落地。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多项稳外资政策,包括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加大投资支持等,旨在吸引更多外资,巩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近期,多地加大外商投资支持力度,众多项目密集落地。

1月16日,总投资超10亿元人民币的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全新基地迎来奠基仪式;在此之前,普亿集团两个产业总部签约落户苏州高新区。

2025年开年以来,多地外资项目密集落地,进一步彰显中国作为创新市场的吸引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设外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不过,202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262.5亿元,同比下降27.1%,稳外资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2月10日,乙巳蛇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会议指出,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朱克力在解读会议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稳外资形势复杂,此次政策亮点在于“全面性”与“务实性”,既涵盖开放领域拓展、投资支持,也注重优化外资经营环境及人员往来便利,预计将有效稳定外资信心。

积极信号不断释放

跨国公司持续加码中国,离不开政策的利好不断释放。近年来,我国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释放扩大开放、欢迎外资的积极信号。

2017年至2021年,我国连续五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其中,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于2021年率先实现“清零”。

2024年9月8日,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我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全面“清零”。

开放换来的,是外资的热情回应。

此前,我国推出第八批重大外资项目,包含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苏州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合肥大众汽车研发中心等15个项目,计划投资额共计330亿美元,覆盖我国江苏、安徽、四川、内蒙古东中西部多个区域。

此次国常会要求,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深化相关领域开放试点,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要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大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支持力度,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优化外资并购规则。

按照规划,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高质量引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25年将修订出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商投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稳定外资规模;推动以试点方式继续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为外资拓展空间。

一个亮点是,此次国常会明确,要在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做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做好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在入出境、停居留等方面为外企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按照此前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投资门槛大幅降低;国家外汇局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也为外资银行深化中国市场布局提供更多空间。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一方面需要稳住外贸基本盘,另一方面要通过持续提升投资自由便利化水平、营造开放的技术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协同开放水平和增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引资能力等方式,努力创造拥有更大外资吸引力的着力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春顶表示。

地方政策不断加码

不仅是中央层面,在地方,如何更大力度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也已经成为各省“新春第一会”的主要内容之一。

2月5日,广东省在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外资支持政策。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朱小军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4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6000亿美元,外资企业贡献了全省1/4左右的税收和1/3左右的进出口和规上工业增加值,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据了解,2024年5月,广东省出台了新一轮外资专项奖励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在珠三角6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投资,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最高可获得1.5亿元奖励。

同时,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珠三角6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中,当年实际外资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可获得一次性500万元的支持;其他15个市的实际外资起点放宽到500万美元。

此外,试点医疗、电信领域的开放政策。2024年10月,深圳成为全国首批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地区。

按照安排,2025年,广东将大力实施“一把手”抓招商,扎实办好“投资广东”100场以上产业链招商活动,力争招引更多高水平、强带动的外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广东将全力支持外资企业把握试点机遇,在省内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朱小军表示。

江苏也提出,要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围绕生物医药等有条件的领域推进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数字贸易合作,加强碳足迹管理、绿电绿证服务,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在重庆,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熙勇表示,要全力稳外贸强外资,推动开放产业提质增效。要坚持全市开放“一盘棋”,加强系统谋划,形成整体合力,压紧压实责任,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近年来,我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支持加力稳定外贸、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李春顶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市场人士看来,此次政策组合拳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精准施策,形成联动效应,旨在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