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最新非农就业报告对市场影响有限,但特朗普关税政策成为市场焦点。美股在关税威胁下收跌,美联储短期降息前景不明朗,仍需等待特朗普政策影响清晰。

尽管备受市场瞩目,但最新发布的美国1月非农就业报告却未对市场产生显著波动,市场的焦点反而集中在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上。

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揭晓的数据显示,1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为14.3万,这一数字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7.5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两个月的就业人口数据合计上修了10万,其中去年12月的就业数据从25.6万上修至30.7万,去年11月的数据也从21.2万上修至26.1万。

尽管新增非农就业人口数量出现“腰斩”,但其他经济指标却为美联储按兵不动提供了支撑。1月的失业率下降至4.0%,低于预期的4.1%;同时,1月的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1%,高于预期的3.8%,环比增长0.5%,也高于预期的0.3%。

此外,非农数据的年度下修幅度也低于市场预期。经过年度修正后,截至2024年3月的12个月内,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较最初报告下修了58.9万,这一降幅低于去年8月初步估计的下降81.8万。

总体来看,1月的非农就业报告揭示了今年开年美国就业增长的放缓趋势,但这并未改变美联储对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判断。劳动力市场依然展现出韧性,这为美联储继续暂停降息提供了理由,同时等待特朗普政策影响的进一步明确。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美股震荡

尽管非农报告对美股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在特朗普关税威胁的冲击下,2月7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其中纳指跌幅超过1%。

2月7日,特朗普在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会晤时,意外预告将在下周公布“对等关税”措施,这意味着美国与其经济伙伴之间的贸易冲突将进一步升级。特朗普并未透露具体哪些国家将受到影响,但声称这一行动将波及“所有人”。

特朗普特别提及了欧盟的增值税问题,他指出欧洲法律规定的增值税低标准税率为15%,但实际税率因国家和商品类型而异,且已“飙升到了极高水平”。

在预告对等关税的同时,特朗普还提出了实施全球关税的计划,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对包括钢铁、制药、石油和金属等在内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Nationwide首席市场策略师Mark Hackett指出,非农就业报告早已为市场定下了基调,但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后,市场的关注点迅速转向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和市场的潜在影响,非农就业数据的影响则被抛诸脑后。

尽管特朗普政策的实际影响尚未显现,但已经对市场预期产生了巨大冲击。美国2月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跌至67.8,创下七个月来的新低,且低于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测值(1月为71.1)。

在通胀预期方面,美国2月密歇根大学1年通胀预期初值为4.3%,创下2023年11月以来的新高,并远超预期的3.3%(1月为3.3%)。同时,5年通胀预期初值为3.3%,与2022年6月通胀峰值期间持平,并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预期的3.2%(1月为3.2%)。

然而,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认为,短期内特朗普政策的实际影响可能难以显现。他预计特朗普的关税、移民和减税政策很难在1至4月给通胀带来显著上行影响,而基数效应、油价和居住通胀在这一时期对通胀的短期下行推动作用可能更大。此外,驱赶非法移民可能对新增就业造成冲击,导致短期通胀和就业市场加速回落。

鉴于特朗普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公务员辞职,政府部门的就业数据可能会在未来几份报告中承压。已有数万名美国政府雇员接受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辞职买断计划”,而白宫正在采取进一步措施缩减联邦政府的雇员规模。此外,任何限制移民或遣返移民的努力都可能抑制近年来推动就业增长的关键因素。

美联储短期降息前景不明朗

从经济数据来看,美联储目前并不急于降息。期货交易员目前预计,美联储在今年只会降息一次。

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首席全球策略师Seema Shah认为,本次非农就业报告很可能排除了美联储在3月降息的可能性。除了新增就业人数略低于预期外,更广泛的情况是劳动力市场依然有韧性,且薪资上行压力持续存在,这使得美联储没有理由立即降息。

2月7日,美联储发布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美国经济状况整体乐观,金融体系仍保持稳健和韧性。美联储官员表示仍致力于将通胀率降至2%的水平,并在涉及利率政策变化时,“将仔细评估即将发布的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平衡”。报告还提醒投资者注意,包括股市、公司债和住宅房地产市场在内的一系列市场估值相对基本面而言仍然较高,且本已处于高位的估值压力有所增加。

尽管特朗普政策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但美联储在有意“避嫌”的同时很少提及特朗普上台的影响。在83页的报告中,即使间接提及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关税”一词也只出现了两次。

其中一次是在谈到2024年中期以来美元指数显著走高时指出,“美国可能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也是推动近几个月美元上涨的一个因素”。另一次是在谈到美国外部金融环境时提到,去年9月新兴市场经济体(EME)基金的流入资金规模创下了月度最高纪录,但去年四季度却转为大幅流出,这意味着“投资者对美国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商品新征关税的前景作出了反应”。

关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美联储官员虽然存在分歧,但普遍认为可以“等等看”。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认为,美联储可能需要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只要就业市场不大幅降温,即使通胀放缓也可能不是进一步放松政策的理由。当前的利率水平接近“中性”,因此没有太多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也表示,美国经济正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增长稳健且通胀回落,这将使美联储能够继续逐步降息。然而,关税和其他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决策者将放缓降息步伐。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