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美联储暂停降息,日本央行逆势加息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全球主要央行在通胀、经济及政治因素影响下的货币政策分化情况,重点关注了美联储暂停降息和日本央行逆势加息的动态,以及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的降息举措。
在通胀、经济及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呈现进一步分化态势。
![](https://www.yxiu.cn/files/20250208/1739025610002.jpg)
(来源:各央行官网、21世纪经济报道)
过去一月,降息25个基点成为多数央行的选择,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印度央行、印尼央行及南非央行等继续推行宽松政策,而美联储与韩国央行则维持利率不变。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央行与巴西央行逆势而行,踏上加息之路。
在特朗普2.0政策的搅动下,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央行面临更加不确定的未来。各国央行普遍依据各自经济数据灵活调整政策。尽管2025年难以成为大规模降息之年,但多数央行预计仍将维持宽松立场。全球降息大潮虽有所减弱,但远未触及终点。
美联储按下降息“暂停键”
随着通胀担忧有所缓解,劳动力市场与经济保持韧性,美联储如市场预期般按下了降息“暂停键”。1月30日,美联储公布2025年首份利率决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在4.25%—4.50%不变,此前曾连续三次会议降息。
![](https://www.yxiu.cn/files/20250208/1739025610159.jpg)
(来源:美联储、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强调“不急于调整政策立场”,特别是在去年底累计降息100个基点后。他还指出,美联储没有预设的政策方向,但若就业市场突然疲软或通胀大幅下降,或将考虑降息。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不作为”表示强烈不满,并在社交媒体上严厉批评。由于鲍威尔和美联储未能有效遏制通胀,特朗普表示将通过释放美国能源产量、削减监管、重新平衡国际贸易和重振美国制造业来应对。对此,鲍威尔回应称,不会对总统的言论作出回应或评论,公众应相信美联储将继续专注实现目标,低调地做好工作。
从近期经济数据看,美国无需急于恢复降息。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美国实际GDP年化环比增长2.3%,虽低于预期的2.6%,但仍保持稳健增长。此外,2024年美国GDP增速为2.8%,略低于2023年的2.9%,但仍明显强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
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也支持其继续观望。美国经济分析局报告显示,2024年12月PCE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2.6%,符合预期。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核心PCE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2%,同比上涨2.8%,同样符合预期。
同时,1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也支撑美联储维持当前政策。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虽不及预期,但失业率降至4.0%,且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1%,高于预期。
对于未来政策路径,美联储表示,在考虑进一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时,将综合考虑最新数据、经济前景及风险平衡。美联储将继续减少国债等证券持有量,并坚决致力于支持最大就业,将通胀率恢复至2%的目标。
随着美联储进入观望阶段,其货币政策仍以通胀和就业为双重目标,特朗普政策成为重要影响因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变数较大,其推出的移民、能源政策或短期内有利于通胀放缓,但若后续实施全面关税,通胀或将重新上行,限制美联储的降息空间。
“逆行者”为何持续加息?
在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纷纷降息之际,日本央行却逆势加息,且进程约半。去年3月19日,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政策,将利率提升至0—0.1%区间,并废除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去年7月31日,日本央行再度加息至0.25%,并计划在未来1—2年内削减国债购买规模。
进入2025年,日本央行延续加息周期。1月24日,日本央行将利率上调至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短期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5%,为2007年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加息。
日本央行表示,从实现2%物价稳定目标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角度看,调整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是适当的。利率调整后,实际利率预计仍将保持负值,宽松的金融环境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
同时,日本央行上调了2024至2026财年通胀预期。预计2024财年核心CPI将达到2.7%,2025财年核心CPI将达到2.4%,2026财年核心CPI将达到2.0%。
日本央行指出,日本经济正在温和复苏,核心CPI正逐渐接近2%的目标。随着企业利润改善和劳动力短缺感增强,许多企业计划在年度春季劳资谈判中继续提高工资。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路径,日本央行预计,将取决于经济活动、物价及金融条件的发展。鉴于实际利率处于低水平,若经济活动和物价展望实现,日本央行将继续提高政策利率,并调整货币政策宽松程度。
整体而言,日本央行加息立场偏鹰派,未来仍有进一步加息空间。日本央行副行长表示,即使再次加息,实际利率仍处于负值区域,宽松货币环境得以维持。货币政策走向取决于经济、物价和金融状况,若经济和物价目标实现,将相应提高利率。
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更是直言,有必要在明年第一季度结束前至少加息两次,以遏制物价上行风险。日本的中性利率至少为1%,短期利率应在2026年3月31日前达到1%水平。
降息派仍是主流
随着经济压力增大,通胀压力缓解,更多央行选择继续降息。
2月6日,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5%,为2023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这是英国央行在本轮降息周期中的第三次降息,旨在应对经济增长乏力。
![](https://www.yxiu.cn/files/20250208/1739025610347.jpg)
(来源:英国央行、21世纪经济报道)
英国央行将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下调一半至0.75%,反映出企业和消费者信心疲软及生产率增长放缓。同时,对2026年和2027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小幅上调至1.5%。
通胀降温为英国央行降息提供了底气。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2.5%,低于预期的2.6%。核心通胀率也下降至3.2%。服务通胀率亦有所下降,为2022年3月以来最低。
然而,英国央行警告称,通胀率将大幅上升,在今年晚些时候达到3.7%的峰值,高于上次预测的2.8%。预计通胀率要到2027年最后一个季度才会回落至2%的目标。
虽然英国央行今年仍有可能进一步降息,但政策不确定性风险也在上升。英国央行行长表示,预计随着通胀持续下降,能够进一步降低利率,但将逐次会议评估降息的幅度和速度。未来道路充满不确定性。
相对于英国,欧元区通胀压力较小,降息之路走得更快。1月30日,欧洲央行降息25个基点,为2024年6月以来第五次降息。自2月5日起,存款机制利率等主要利率均有所下降。
![](https://www.yxiu.cn/files/20250208/1739025610466.jpg)
(来源:欧洲央行、21世纪经济报道)
欧洲央行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立场仍紧缩,暗示未来将进一步放松政策。市场预计今年欧洲央行还将降息70个基点,进入中性利率区间。
经济方面,欧元区去年四季度GDP环比零增长,低于预期。其中,“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经济意外萎缩0.2%,出口明显偏低。法国GDP也环比萎缩0.1%,低于预期。
展望未来,欧洲央行表示,降低通胀进展顺利,通胀将继续按照预测发展,并在今年内恢复至2%的中期目标。经济仍面临阻力,但实际收入增加和限制性货币政策的逐渐消退将支持需求回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