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大棒政策引发全球波澜,欧盟强烈反响
AI导读:
美国政府实施关税大棒政策,计划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以扭转贸易逆差,但此举引发欧洲各界强烈反响。欧盟官员表示,高关税将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商品价格,推高通胀,并阻碍经济增长。历史先例显示,类似举措可能导致滞胀问题持续多年。
美国政府实施的“关税大棒政策”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其对欧盟加征关税的举动似乎已“箭在弦上”。近日,欧洲各界及舆论对此给予了密切关注,普遍认为美国企图通过加征关税来扭转贸易逆差,但此举恐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总台记者朱曦莉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多次扬言要对从欧盟进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近日,特朗普再次重申,他“肯定”会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并计划“迅速”采取行动。特朗普还指责欧盟在贸易上导致美国蒙受高达3000亿欧元的赤字,称之为“暴行”。此番言论给欧盟及其成员国带来了巨大压力,并引发了欧洲各界的强烈反应。
欧洲舆论普遍认为,特朗普的贸易理念深受“重商主义”影响,他认为只有出口超过进口,国家才能实现繁荣。特朗普及其团队仅关注美国贸易逆差的负面影响,并将其归咎于贸易伙伴对美国的所谓剥削,却忽视了贸易逆差也可能由美元走强、美国政府债务过高等多种因素导致。
在欧盟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上,多位欧盟官员表示,高关税将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商品价格上涨,进而推升通胀水平,并阻碍经济增长。卢森堡副首相兼外交外贸大臣贝泰尔指出,美国优先并不意味着美国应该孤立自己,因为美国同样需要合作伙伴。如果爆发贸易战,美国纳税人将面临通货膨胀的困境,这显然不是特朗普政府的目标。
法国负责对外贸易和海外法国公民事务的部长代表洛朗·圣马丁也表示,贸易战对任何人都没有积极影响,无人能够从中受益。美国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其经济和通货膨胀将受到负面影响。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总台记者朱曦莉进一步报道:实际上,美国历史上曾有过类似的先例。1971年,为应对越南战争等问题带来的贸易赤字,尼克松政府征收了进口关税。然而,这一举措最终导致滞胀问题持续多年,直至上世纪80年代美联储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才得以缓解。
欧洲舆论还指出,除了试图减少贸易逆差外,特朗普团队还将关税政策视为美国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希望用关税来替代国内所得税。特朗普甚至在竞选期间向选民承诺,税收“不会成为选民的负担,而会成为其他国家的成本”。然而,多家权威机构的数据分析显示,长期以来,关税仅占美国税收总额的约2%,关税收入远不足以支撑美国庞大的政府开支。因此,用关税取代国内所得税的说法显然不合逻辑。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