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刷新历史新高,全球央行加速购金
AI导读:
随着金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黄金市场热度高涨。各国央行加速购买黄金,黄金需求飙升至新纪录。高盛对短期金价发出预警,预计金价可能出现战术性下跌。但中长期来看,黄金价格仍被看好。
随着国际金价持续攀升,不断刷新历史记录,黄金市场热度空前高涨。
北京时间2月7日晚间,现货黄金价格再度突破新高!受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及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月度调查结果公布的影响,现货黄金价格一度飙升至2886.79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
最新数据显示,现货黄金价格微涨0.17%,报2860.63美元/盎司。本周以来,现货黄金累计涨幅超过2%。同时,COMEX黄金期货价格也上涨0.33%,报2886.1美元/盎司,本周累计涨幅逾1.8%。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国央行加速增持黄金以及关税升级威胁下投资者避险需求激增的背景下,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飙升至历史新高。
此外,中国央行于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末黄金储备达到7345万盎司,较去年12月末的7329万盎司有所增加,这标志着中国央行已连续三个月增持黄金。
随着金价逼近2900美元大关,黄金的上涨趋势能否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长期看好黄金的高盛集团此次却罕见地对短期金价发出了预警,指出若关税不确定性消退且持仓正常化,金价或将出现“战术性下跌”。
国盛证券分析指出,美国就业市场喜忧参半但韧性犹存,美联储降息预期明显下调。近期黄金价格再创新高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美联储降息预期触底反弹,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回落,为黄金价格提供了支撑;二是特朗普正式就职后,全球经济和地缘局势不确定性加剧,引发避险情绪升温;三是近期大量黄金回流美国,导致伦敦现货黄金流动性急剧收紧,进一步助推了金价上涨。中长期来看,黄金价格仍被看好,年内大概率呈现震荡反复式上涨态势,短期内则建议投资者等待回调后的配置机会。
全球央行加速购金 黄金需求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各国央行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囤积黄金,尤其是第四季度加速购金,同时黄金投资总需求也快速增长,共同推动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创历史新高。
近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到4975吨,其中第四季度需求总量为1297吨,创下年度和单季度历史新高。全球央行购金量达到1045吨,连续三年超过1000吨;2024年黄金投资总需求增长25%至1180吨,创四年来新高。
世界黄金协会市场策略师Joe Cavatoni表示,央行购买黄金的原因主要是对持续通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担忧以及增加投资组合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美联储自去年开始的降息周期促使全球资金流入实物支持的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包括来自西方投资者的资金。较低的利率环境有利于黄金价格。全球ETF需求保持稳定,2024年是自2020年以来持仓量基本保持不变的第一年,与前三年的大量流出形成鲜明对比。
华西证券指出,随着金价不断创下新高,央行购金行为的变化值得关注。去年5月至10月期间,央行一度暂停买入黄金,但11月至12月又重启购金。如果后续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央行继续买入黄金,可能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对金价上涨的信心。
高盛预警:黄金或面临“战术性下跌”
随着金价创下历史新高,黄金价格的上涨趋势能否持续备受市场关注。
长期看好黄金的高盛集团此次却罕见地对短期金价发出了预警。高盛认为,如果关税不确定性消退且持仓正常化,金价或将出现战术性下跌,并预计金价可能从现在的高位回落至2650美元。
然而,高盛也指出,央行持续购买黄金以及美联储降息后ETF持仓的逐步增加将继续支持其对2026年第二季度金价达到每盎司3000美元的预测。
关于央行的黄金储备,自1971年尼克松总统结束金本位制以来,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一度微不足道。但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将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武器化,开启了央行黄金储备的新周期,各国央行和其他当局纷纷购买黄金。
申银万国期货表示,预期黄金近期或维持偏强运行态势,整体易涨难跌。但年内的上行空间或不及去年表现,投资者近期继续追高需谨慎,以回调买入思路为主。
广州期货分析师汤树彬指出,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强于预期,未来潜在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将持续利好黄金等贵金属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表现。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政策对宏观情绪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避险情绪的支撑下预计贵金属价格或维持偏强震荡态势。短线续创新高后可能出现回落整理,投资者应留意回调布局多单的机会。
Invesco大宗商品策略师Kathy Kriskey表示,投资者正在转向黄金以保护自己免受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科技行业的动荡正导致许多人质疑股市估值而黄金则是最终的安全毯。
作为避险资产尤其是寻求从美元转向多元化的各国央行更加青睐黄金。然而Kriskey也给投资者提出了建议不要在金价和其他大宗商品如咖啡等创下历史新高时盲目追逐它们。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有删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