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降息应对经济停滞,市场降息预期升温
AI导读:
英国央行在经济增长停滞之际宣布降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九位官员一致同意降息,其中两位支持更大幅度的降息。市场降息预期升温,但通胀和关税问题仍对央行降息构成制约。分析师认为央行将采取更积极的降息措施来提振经济,但降息前路充满不确定性。
在英国经济再次面临增长停滞的严峻挑战之际,英国央行于当地时间2月6日果断采取行动,如期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将利率从4.75%调整至4.5%,此举符合市场普遍预期,标志着英国央行今年首次降息,同时也是自去年8月启动降息周期以来的第三次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济学家此前预期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投票会出现较大分歧,但此次九位官员却一致同意下调利率,其中更有两位委员持更为激进的立场,主张降息50个基点,展现出明显的鸽派倾向。
随着最新决议的公布,交易员们对英国央行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市场普遍预期年内将有四次降息,显示出市场对英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强烈期待。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在会议后的前瞻指引中表示,央行将采取“渐进、谨慎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利率”,其中“谨慎”一词为首次提及,暗示央行在降息过程中将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然而,尽管市场期待英国央行释放更为明确的鸽派信号,但通胀和关税问题仍对央行降息构成制约,使得英国央行降息之路并不平坦。
本次降息的基础条件是通胀水平的回落。英国央行发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去年12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放缓至2.5%,抗通胀取得的进展为央行再次降息提供了可能。晨星首席欧洲策略师Michael Field指出,尽管目前通胀率仍高于央行2%的政策目标,但官员们认为通胀率已基本处于可控状态。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分析认为,本次降息属于“预防式降息”,反映出英国央行货币政策重心已从抗通胀转向衰退防御。同时,央行还发布了年内经济和通胀预测,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将收缩0.1%,2025年经济增速预期也从1.5%下调至0.75%,显示出企业和消费者信心疲软,生产率增长缓慢。
更为棘手的是,英国央行还警告了通胀大回潮的风险。由于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水费和公共交通价格可能上调,预计通胀率将在今年第三季度达到3.7%左右的峰值,高于此前预测的2.8%。此外,英国央行还预测通胀率要到2027年底才能回落至2%的目标水平,比此前预测晚了6个月。
白雪指出,英国滞涨风险正明显加大。一方面经济动能减弱,另一方面能源价格逆转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意味着短期内通胀仍有反弹压力。因此本次降息旨在平衡通胀韧性与经济下行压力,意图在通胀可能出现上冲之前率先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
降息决议公布后,英国股市乐观情绪高涨,富时100指数在降息日大涨1.2%创下历史新高,对利率敏感的房地产、建筑板块表现突出。然而英镑则走弱,兑美元出现近一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一度跌破1.24关口。英国国债表现相对平稳。
尽管央行警告通胀反弹风险,但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将加快降息步伐。交易员们几乎完全定价今年还将有两次降息,每次降息25个基点,押注第三次降息的概率也超过60%。凯投宏观首席英国经济学家Paul Dales认为,英国央行接下来的降息速度和幅度可能会超过预测。
分析师们认为,在增长乏力的压力下,英国央行将采取更积极的降息措施来提振经济。白雪认为,央行表态看似鹰派,但仍难以掩盖对经济下滑的担忧。全体成员一致同意降息,甚至有2名委员主张降息50个基点,表明央行对经济增长预期已经不容乐观。当前利率仍处于偏高水平,意味着央行仍有较大降息空间。
英美降息前景的分化也加大了英镑看跌压力。摩根大通策略师Matthew Landon认为,鉴于投票结果反映出决策者对增长前景疲软的担忧,英国央行与美联储政策分歧加大,这可能在短期内限制英镑兑美元的升值幅度。
然而贝利在会议上选择降温处理。他理解市场的鸽派反应,但告诫投资者不要过分看重投票结果。他首次提到“谨慎”一词,主要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有关。央行在声明中表示,全球关税上调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国投期货投资咨询部分析师黄恬认为,从外部条件来看,美国新政府政策令全球金融条件有所改善,但中期来看贸易及关税政策带来的通胀隐忧和增长压力仍不可忽视。这将增加英国央行管理通胀的难度。此外美联储的降息节奏也将影响英国央行的决策。
黄恬认为,英国央行的渐进式谨慎降息反映出其对经济复苏和通胀的平衡担忧,同时也担心政策过于放松导致通胀再次回升。市场预期降息偏高表达了对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认为央行将不得不采取更为迅速的降息措施。未来需要观察在央行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下市场是否会重新定价降息节奏。
尽管英国央行降息前路充满不确定性,但复苏态势仍将是央行决策的关键考量。白雪指出,在工党政府大幅增税压制私人投资与就业以及美国新政府政策影响的背景下,英国经济增长可能受到进一步拖累。若未来几个月经济持续低迷,不排除央行实施更激进宽松操作的可能性。
原文链接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