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成哥白尼记录史上最热1月,气候变化趋势严峻
AI导读: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新报告,揭示2025年1月成为记录史上最炎热的1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持续破纪录,气候变化趋势愈发严峻,引发对《巴黎协定》目标实现的担忧。
当地时间2025年2月6日,欧盟权威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了一份震撼人心的新报告,揭示2025年1月已成为该机构记录史上最炎热的1月,这一数据不仅令人咋舌,更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提出了严峻警示。
此报告一出,立即令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研究团队感到惊讶。鉴于拉尼娜现象的初现,研究人员原本预测全球气温或将有所下降,然而事实却与预期大相径庭。
在周四发布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1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高达13.23摄氏度,与1991年至202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相比,高出了0.79摄氏度。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气温水平已比工业化前(即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1.75摄氏度。这标志着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已连续第18个月超过工业化前水平的1.5摄氏度大关。
回顾《巴黎协定》的目标,即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期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争取将温度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然而,去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已经突破了这一警戒线,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1.6摄氏度,今年的数据更是让人对《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充满忧虑。
从地区角度来看,欧洲大陆经历了有史以来第二炎热的1月,但英国、爱尔兰、冰岛和法国北部等地区的气温却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加拿大部分地区、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的1月气温均高于往年平均;而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非洲北部、中东地区、中亚和中国东部则面临降水偏少的问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遭遇了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山火,进一步凸显了气候变化的严峻影响。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萨曼莎·伯吉斯将今年1月形容为“令人吃惊”的月份。她指出,尽管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这通常会对全球气温产生暂时的降温效应,但即便如此,1月的气温依然延续了过去两年的破纪录趋势,这无疑加剧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忧。
拉尼娜现象,作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其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拉尼娜状态将维持至春季中后期,随后将逐渐减弱至中性状态。在拉尼娜发生的年份里,部分地区面临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显著增加。
联合国方面指出,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是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然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的美国,其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却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已确认收到美国的正式退约通知,退约将于明年1月27日正式生效。这一决定无疑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经重新整理与润色,旨在提高可读性和SEO优化效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