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面临挑战与转折
AI导读: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但面临全球贸易壁垒、市场饱和等挑战。预计2025年增速将放缓,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可能归零。欧洲市场形势突变,中国汽车出口企业排名发生变化。
2025年1月31日,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2024年汽车出口总量为421万辆,与前年相比下滑了5个百分点。其中,北美地区汽车出口量的下滑尤为显著,达到了7个百分点,成为拖累日本汽车整体出口的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公布的出口数据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9.3%,出口总量高达585.9万辆。这一数据不仅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地位,还进一步扩大了与日本汽车出口量的差距,优势已扩大至150万辆以上。
回顾过去四年,中国汽车出口经历了从百万量级到冲击六百万量级的飞跃式发展。具体来说,2021年至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分别为201万辆、311万辆、491万辆和585.9万辆,年增长率分别高达104.6%、54.4%、57.9%和19.3%。与此同时,汽车出口均价也实现了稳步增长,从2021年的1.6万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8万美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出口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或将迎来转折点。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整体出口增速将放缓至10%,而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则可能归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相对乐观一些,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620万辆,同比增长5.8%。
事实上,汽车出口、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正面临全球政治贸易壁垒、市场逐渐饱和以及出口基数增大等多重负面因素的冲击。这一趋势在2024年下半年已经十分明显。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28.4万辆,同比增长6.7%,远低于整体出口增速。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量为98.7万辆,同比更是出现了10.7%的负增长。
乘联会的数据也显示出了类似的趋势。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201万辆,增速为12%;纯电动车型出口量为170万辆,增速为6%,与2022年和2023年的高速增长相比大幅下滑。此外,分区域出口数据也显示出欧洲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市场面临的挑战尤为巨大。2024年,中国对欧盟汽车出口量为98万辆,增速仅为4%;对欧盟纯电动车型出口量为57万辆,占到中国纯电出口的近五成,但同比跌幅达到了10%。
欧洲市场的形势突变也直接影响了中国汽车出口企业的排名。2024年,奇瑞汽车以114.4万辆的出口量和21.4%的增速超越上汽集团,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冠军。上汽集团去年出口量为92.9万辆,同比下滑15.5%。其中,被视为出海拳头产品的名爵品牌在英国市场的销量增幅也仅为5%,远低于以往水平。而英国并未效仿欧盟设立贸易壁垒,这进一步凸显了欧洲市场对中国汽车出口的挑战。
在其他发达经济体市场中,中国对北美的纯电出口下跌29%,对大洋洲各国纯电出口下跌33%,唯有对日韩的纯电出口增长47%。然而,这些市场的纯电出口总量仍然不足2万辆,无法与欧洲市场相提并论。
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贸易壁垒日益严峻。自去年7月初和11月初,欧盟先后以临时性关税和五年期正式关税等形式宣布设立最高达35.3%的关税壁垒。此外,法国、意大利等国也陆续取消或计划取消对中国出口电动车型的补贴资格。与此同时,美国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了严厉的关税措施。去年9月27日,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此后加拿大也宣布跟进。今年1月14日,拜登政府又宣布禁止中国生产的智能汽车软件和硬件进入美国市场的新规。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进一步宣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这无疑将为中国车企进入美国市场增添更多障碍。
除了贸易壁垒外,中国汽车出口还面临其他市场的日渐饱和的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指出,俄罗斯、中东和巴西等市场虽然对中国汽车出口有所贡献,但增长空间有限。考虑到俄罗斯市场的销量榜上除拉达品牌外已经均被中国品牌占据,且俄罗斯车市在俄乌冲突前的整体销量也仅为167万辆,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显然已经接近天花板。此外,自2025年1月1日起,俄联邦海关署还将进口汽车的关税系数调整为20%-38%,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加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难度。
若将目光投向其他汽车出口大国,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挑战也普遍存在。曾经长期占据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位置的日本,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654.9万辆和672.7万辆的出口高峰后,因产能向海外转移等因素始终被压制在500万辆以下。而新世纪以来崛起的韩国汽车也在2012年创下317万辆的出口纪录后将出口数字维持在300万辆以下。这些历史数据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未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example.com/image.jpg)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