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海上风电行业遭受直接打压,包括新泽西州暂停授予新合同和壳牌退出投标等事件频发。与此同时,中国风电产业在国际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尽管面临贸易壁垒和本土化生产补贴政策的影响,但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海上风电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直接打击。2025年2月3日,美国新泽西州公用事业委员会(BPU)正式声明,该州将暂停授予新的海上风电项目合同。这一决定紧随壳牌石油公司在前一天宣布退出该州最新海上风电采购计划中唯一已完成投标的项目之后。

新泽西州公用事业委员会主席Christine Guhl-Sadovy在声明中强调,尽管海上风电为该州带来了诸多经济与环境效益,但在当前政策环境下,批准新的海上风电招标项目并不符合负责任的决策原则。这一系列事件被视为美国“史上最严风电禁令”的直接后果。

特朗普在其上任首日即签署了行政令,宣布暂时撤回美国外大陆架所有区域的海上风电租赁权,并对联邦政府的风电项目租赁和许可进行审查。此消息一出,风电巨头如沃旭能源、维斯塔斯等公司的股价应声大跌。

特朗普政府对风电的立场主要基于其认为风力涡轮机外观丑陋、成本高昂,且可能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白宫官网发布的内容显示,对风电项目的评估需综合考虑其对陆上和海洋野生动物的环境影响,以及间歇性发电带来的经济成本和补贴对行业可行性的影响。

这一立场引发了风电企业的广泛担忧,他们指出这与提高国家能源产出的承诺相悖。同时,在全球能源成本飙升的背景下,一些欧洲能源巨头也开始考虑减少在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壳牌公司于去年12月宣布停止对新的海上风电项目进行投资,并退出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项目。

此外,丹麦历史上最大的海上风电拍卖会也未能吸引到任何投标,丹麦能源部长随后宣布将暂停所有正在进行的海上风电招标,并努力推出带有政府补贴的新招标计划。欧美风电市场的遇冷对中国风电企业的影响目前看来相对有限。

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风电分析师陈相羽指出,中国风电整机出海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地区,如东南亚、中东、东欧和南美等,而美国和西欧等成熟市场并非中国整机厂的主要出口目的地。近四年来,中国风电整机产品几乎未对美出口,这主要受到美国长期存在的贸易壁垒以及本土化生产补贴政策的影响。

然而,中国风电产业在国际化方面仍取得了显著进展。据伍德麦肯兹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风电整机商共收获海外风机订单5GW,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出口量。中国风机主要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埃及、南非等。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中国风电产业链各环节产值已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全球其他地区在实现风电规划目标方面高度依赖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风电产业正迎来国际化的巨大机遇。

与此同时,美国风电发展的速度远不及预期。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截至2023年,风电在美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约为10.3%,远低于天然气和煤电。IEA预测显示,2024年至2030年间,美国应实现风电年新增装机32GW,但2024年实际新增装机仅为16.5GW,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特朗普政府对传统能源的偏好以及对新能源产业的“偏见”从上一任期就已显现。特朗普政府撤销了奥巴马时期的《清洁电力计划》,放松了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限制,并多次提议削减可再生能源补贴。特朗普还曾表态,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将不建设任何风电场,并退出了应对气候危机的《巴黎协定》。

相比之下,拜登政府曾将风力发电视为降低美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特朗普政府的这些政策转变对美国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阻碍。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风电产业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38GW,居全球首位,并继续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未来,中国风电产业将在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