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变化下的中国外贸人应对策略
AI导读:
本文介绍了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对中国外贸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包括出口路径的改变、提前布局主动出击以及供应链出海的趋势。同时,也提到了跨境电商在面对关税政策变化时展现出的韧性。
外贸人陈俊在今年春节期间,即正月初二,便踏上了飞往美国的旅程,以拜访客户并抢占市场先机。这一行动使他比国内大多数人更早地注意到了2月以来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这些变化无论是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还是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税25%后又宣布暂停,都直接关系到他新一年的生意走向。
作为无锡市费拉维机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俊的工作重心变化成为了中国外贸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自几年前开始积极开拓俄罗斯等更多新市场后,他们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占比明显下降,目前仅占约5%。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市场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事实上,陈俊一开年就急切地迈开了步伐,显现了他将今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美国市场。他表示,与美国市场的联系“脱不了”,因为很多客户的售后服务都还在。
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频繁挥舞“关税大棒”的情况,中国外贸人及时与当地客户及合作伙伴当面商讨应对之策变得尤为迫切。陈俊在西雅图拜访客户时表示,除了直接出口的5%外,公司通过墨西哥和加拿大间接出口到美国的生意占总体出口的约15%。加拿大和墨西哥代理商近年来的活跃表现,有效弥补了公司对美国直接出口下降的缺口。如果美国向加墨直接开征25%的关税,将会影响其几乎所有的美国客户。
同样,浙江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负责人也表示,他们更关注美国对墨西哥加关税的政策变动。类似陈俊的情况,他们通过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已远远超过从中国直接向美国的出口份额。这也意味着,对加墨加征关税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影响其对美国的出口。
宁波世纪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负责人章岩表示,客户经常询问他们是否在东南亚或墨西哥等地设有工厂,如果有的话,生意就更好谈一些。因此,他们在做好原有的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参展、组展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将加大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香港这些热门市场以外的展会布局,以应对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挑战。
目前,特朗普决定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关税的措施暂缓30天实施,这也使得3月的关税政策备受关注。江苏新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传奎表示,公司对美国出口占比约45%,产品属于床具类医疗器械类,过去几轮关税加征中均享受零关税,但这一轮是其第一个面临10%关税的考验。尽管如此,他们已于2023年提前布局了东南亚工厂,以减少直接出口美国的阻力。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近日撰文称,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中国出口对美国的依赖已明显降低。特朗普于2018年下半年开始对华连续加征关税,平均关税水平从3.1%一度抬升至21.2%左右。当时对美出口在中国对外全部出口占比超过20%,但自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开打以来,这一比例已降至15%以下,对美出口进一步大幅下挫的空间相对有限。
另一方面,全球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依赖却不降反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进一步预测,到203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占比有望进一步升至45%,而美国、日本和德国则分别降至11%、5%和3%,总和不足20%。2024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总值近50%,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挑战中,中国外贸人认为阻力越大越需要提前布局、主动出击。原本以欧洲、非洲、中东等市场为主的浙江外贸人丁言东,于2024年“逆势”闯入了美国市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他表示,即使面临关税加征风险,美国这样的成熟大市场仍然值得努力开拓。然而,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明确10%关税加征政策后,继续开拓美国市场的难度将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他们将与客户共同承担关税增加带来的影响。
杜传奎表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10%带来的影响不会太大,一方面他们的品类相对小众、客户黏性较高;另一方面当前这类商品也以中国制造为主,可替代的选择极少。因此,他们计划在今年推出更多的新品,以应对订单和销量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同时,公司今年新增了12名业务员,将全力以赴提升销量。
章岩表示,新的一年整体出海展团的批次将明显增加,但预计中国企业赴美参展的积极性会有所下降,对美国市场的投入会更谨慎。而新开发的市场热度攀升得快、稳定性却并不高。组团参展的效果因地区与展会本身的知名度不同而差异较大。
近年来的中企“走出去”热潮逐渐渗透到了供应链“出海”。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乃至全球的合作都在越来越深地融入整个产业链条中。不少中国外贸人还在加快供应链产能的全球化布局与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陈俊拜访的客户中就包括美国当地塑料协会这样的供应链资源。通过与塑料包装企业的见面沟通,他试图融入当地的生态圈,为中国制造的创新找到新的突破与合作可能。罗兰贝格《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提出,面对日趋紧张的地缘政治局面,中国越来越容易受到全球动荡局势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出口模式正在围绕着目的地、产品和贸易模式三个维度转型。
后疫情时代,跨境电商保持蓬勃的发展态势。特朗普对中国加征10%全面关税的同时,也取消了来自中国的800美元以下商品“小额豁免”的免税政策。这意图削弱中国跨境电商的竞争力,但这也意味着,不管是以规模和全产业链为优势的一般贸易,还是市场采购、海外仓等创新贸易模式,都将显现出更强的韧性。
随着中国供应链与贸易链的全方位复工复产,特朗普在春节假期期间放出的招数将迎来更多灵活应对的样本。同时,我国陆续出台的政策也将为中国外贸提供更好的支持。包括海关总署公告的关于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发展出口退(免)税的有关事项,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等。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有改动但未提示)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