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DeepSeek-R1模型,以其免费使用和开源的特性,打破了美国对AI的话语权垄断,为AI技术的普及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展示了优秀的生成式AI模型并不一定需要巨大的算力和资金投入。

英国知名媒体《卫报》官方网站近期发表文章,强调中国人工智能(AI)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成功打破了美国在该领域的长期话语权垄断。以下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摘要:

近期,中国自主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R1横空出世,在科技领域掀起了一场波澜。这款模型的发布,不仅标志着中国在AI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更以其免费使用和开源的特性,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DeepSeek-R1的低成本与开放性相结合,为AI技术的普及开辟了新的道路。它使得更多国家,特别是美国以外的开发者,有机会接触并参与到AI技术的研发中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一些公司却试图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止竞争对手进入该领域。中国的开放态度无疑是对这种做法的一种讽刺。

DeepSeek-R1的最大影响在于它打破了AI技术的神秘感。长期以来,硅谷一直将AI技术塑造为一个珍贵且神奇的成就,甚至提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愿景。然而,DeepSeek-R1的出现证明,优秀的生成式AI模型并不一定需要巨大的算力和资金投入。

回顾去年4月,美国有预测称到2025年底AI将“比任何人类都聪明”。这种说法更多地是基于政治和经济需求,而非技术的实际可能性。虽然AI技术在某些特定领域,如解决数学难题、识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但其商业模式仍然依赖于炒作。这种炒作推动了巨额投资,并赢得了政治影响力。

然而,DeepSeek-R1的成功却展示了另一种推进AI发展的方式。它证明了构建更大的模型、使用更大的数据集和部署更大的算力并非唯一途径。相反,通过优化算法和提高效率,同样可以实现出色的AI性能。

当然,DeepSeek-R1的炒作也反映了当前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但过度关注其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可能会掩盖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经验。无论如何,DeepSeek-R1的成功无疑为中国乃至全球的AI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机遇。

(本文来源:经济参考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未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