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DeepSeek-R1模型打破美国AI话语权垄断
AI导读: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发布的DeepSeek-R1模型在科技界引起轰动,其免费开源的策略有助于普及AI技术,打破了美国对AI的话语权垄断,同时也引发了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
英国权威媒体《卫报》近期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深度报道,指出中国人工智能(AI)领域的新锐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成功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的AI话语权垄断地位。以下是该报道的核心内容:
上个月,中国自主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R1横空出世,瞬间在科技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款模型不仅性能卓越,更重要的是,它采取了免费且开源的策略,这一举措无疑将极大地推动AI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DeepSeek-R1的低成本与开放性相结合,为全球的开发者,特别是那些位于美国以外的开发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进入AI领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一些企业却在为竞争对手设置重重障碍,试图阻碍他们进入这一领域。中国的开放态度与美国的封闭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DeepSeek-R1的发布,其最大的影响或许就在于它撕去了AI的神秘面纱。长久以来,硅谷一直将AI技术描绘得神乎其神,仿佛“通用人工智能”的愿景已经触手可及。然而,DeepSeek-R1的出现却让人们意识到,AI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和开放性的态度来实现。
回顾去年4月,美国的一些预测曾声称到2025年底AI将“比任何人类都聪明”。然而,这些预测更多地是基于政治和经济需求,而非技术的实际可能性。尽管AI技术在某些特定领域,如解决数学难题、识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但其商业模式仍然依赖于过度的炒作。这种炒作不仅推动了巨额的投资,还赢得了政治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R1的颠覆性在于它挑战了当前AI发展的主流策略。以往,推进AI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构建更大的模型、使用更大的数据集和部署更大的算力。然而,DeepSeek-R1却证明了最优秀的生成式AI模型并不一定需要巨大的算力和资金投入。
当然,DeepSeek-R1的发布也引发了一些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然而,我们不应过度纠结于这些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而应更多地关注从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作者:辛华,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