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加征关税引争议:芬太尼危机与合作治理的呼唤
AI导读:
2025年2月,美国白宫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以遏制芬太尼等问题,此举加剧中美经贸紧张,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中国禁毒政策严格,已应美方请求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呼吁美方纠正错误做法。文章分析美方关税措施的合规性缺陷、实际效果及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冲击,强调合作治理的重要性。
2025年2月1日,美国白宫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理由为遏制芬太尼等问题。此举不仅使中美经贸关系再度紧张,更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根基造成了严重冲击,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与关注。
2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针对此事回应称,中国作为世界上禁毒政策最为严格、执行最为彻底的国家之一,始终秉持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应对芬太尼问题。应美方请求,中方已于2019年成为全球首个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并与美方开展了广泛的禁毒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言人强调,美方应客观、理性看待自身芬太尼问题,而非动辄采取关税手段威胁他国。此举不仅缺乏建设性,更将损害双方未来在禁毒领域的合作前景。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共同维护中美禁毒合作的良好局面,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法律框架来看,美方的关税措施存在严重的合规性缺陷。其单边主义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芬太尼问题,反而对全球经贸秩序构成了深远威胁。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行为,严重违背了WTO的“最惠国待遇”及“约束关税”原则,直接冲击了多边贸易体系的“非歧视”核心理念,构成了对国际法义务的公然违背。事实上,芬太尼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国内药物监管的失效和市场需求的激增,而非跨境原料供应问题。美国试图将芬太尼问题“包装”为国家安全问题,但这一企图在既有国际规则和实证案例方面均无法得到支持。
此外,美方的单边加税措施也并未取得其宣称的效果和效能。从实际效果来看,关税制裁难以有效遏制芬太尼供应链。由于芬太尼生产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灵活等特点,单纯限制化学前体出口无法真正阻断地下市场。相反,关税壁垒可能促使非法交易转入更隐蔽的渠道,从而增加执法成本。更深层次的风险在于,美方的单边措施对全球治理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美国频繁滥用单边贸易措施,实质上是在将“丛林法则”重新带回国际经贸秩序,破坏多边规则,最终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多边体系失序将导致贸易成本上升,美国自身也将无法独善其身,最终形成“多输”的局面。
面对芬太尼危机,亟需回归合作治理的正轨。解决芬太尼危机的关键在于美国国内,同时需要依靠多边合作而非单边施压。美国试图将国内治理失能“外部化”的做法既缺乏法律支撑也无助于问题解决。事实上,中美已在禁毒领域建立了一定的合作机制,这充分证明了国际协作的可行性。当前,维护WTO权威、抵制保护主义逆流不仅关乎贸易秩序的稳定更是全球治理的必然选择。作为全球大国,美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而非让短视的政治操弄绑架全球共同利益。在规则框架内寻求合作才是解决芬太尼危机的真正出路。
本文由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法学院教授纪文华撰写,旨在深入分析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背景、影响及应对策略。文章强调了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经贸秩序和治理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相关信息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