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升级,加沙第二阶段停火谈判前景不明
AI导读:
加沙地带第二阶段停火谈判于2月3日开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与特朗普会谈成为焦点。分析人士对谈判前景持谨慎态度,指出内塔尼亚胡国内政治考量及美国“拉偏架”行为或阻碍中东和平进程。
新华社耶路撒冷/华盛顿2025年2月3日电 题:巴以冲突升级,加沙第二阶段停火谈判前景扑朔迷离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冯国芮 邓仙来
随着加沙地带第二阶段停火谈判于2月3日正式拉开帷幕,国际社会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中东地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2日启程访美,计划于4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会谈,讨论加沙地带的停火进程。据报道,内塔尼亚胡倾向于先与特朗普会面,再派遣团队参与谈判。
尽管第一阶段停火换俘进程相对平稳,但分析人士对第二阶段谈判的前景持谨慎态度。内塔尼亚胡面临国内政治压力,其在国内的决策或将影响停火谈判的走向。同时,美国在巴以问题上“拉偏架”,基于自身战略利益,对加沙战后的治理安排等问题上持偏颇立场,这无疑给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美以高层密集会晤,聚焦停火议题
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消息,内塔尼亚胡将于3日和4日分别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及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就加沙地带第二阶段停火谈判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此次会谈被视为内塔尼亚胡访美期间的重头戏。
回顾历史,1月15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并于1月19日正式生效。协议规定,第一阶段停火持续6周,双方需交换各自扣押的部分对方人员。而在执行第一阶段停火的第16天,即2月3日,必须启动第二阶段停火谈判,讨论释放以方其他被扣押人员和以军撤离等事宜。
内塔尼亚胡此次访美恰逢第二阶段停火谈判开启之时,他计划先与特朗普会面,再派遣团队前往卡塔尔参与谈判。舆论普遍认为,第二阶段停火谈判将成为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会谈的重点议题。
以方在第一阶段停火中未能解决的一些重要关切,如以军如何全面撤离加沙地带、撤离后如何治理、如何防止哈马斯重新控制加沙地带等,都希望在第二阶段谈判中得到解决。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的面对面会谈或将为这些问题“定调”。
此前,威特科夫于1月29日访问了加沙地带,并与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举行了会谈,旨在协调美以首脑会晤的“预期成果”,并推动停火协议的进一步实施。
第二阶段谈判前景堪忧,政治考量成阻碍
自加沙停火协议生效以来,尽管在获释被扣押人员身份等问题上出现过一些分歧,但第一阶段停火换俘进程总体平稳。然而,对于第二阶段停火谈判的前景,外界普遍持悲观态度。
以色列媒体援引匿名官员的话报道称,内塔尼亚胡不按期派遣谈判团队,而是选择先与特朗普会面,这一举动发出了“非常令人担忧”的信号。分析认为,以色列国内的政治形势使内塔尼亚胡在继续停火和从加沙地带全面撤军问题上意愿不高。为了维持执政地位,他需要得到执政联盟内极右翼势力的支持,而极右翼势力则要求恢复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此外,内塔尼亚胡政府并未放弃彻底消灭哈马斯、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威胁以色列安全的目标。持续停火将使哈马斯有机会恢复实力,从而增加以色列实现上述目标的难度。
美国“拉偏架”,中东和平进程受阻
除了就停火谈判与美方协调立场外,内塔尼亚胡还希望特朗普政府向伊朗进一步施压,并为实现以色列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重启外交努力。
特朗普在给内塔尼亚胡的访美邀请信中明确表示,他期待与内塔尼亚胡讨论如何为以色列及其邻国带来和平,以及共同抵御敌人的努力。分析认为,特朗普邀请内塔尼亚胡访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表明美国政府要直接参与有关加沙战后治理的安排。
然而,美国的这种“拉偏架”行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中东多国、部分欧洲国家以及众多专家和国际媒体纷纷表态反对美国的“清空加沙”计划。多个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也发表联合声明,反对任何将巴勒斯坦人赶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的企图。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清空加沙”还是推动以色列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都是以牺牲巴勒斯坦人利益为代价来实现美国和以色列的战略利益。这种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巴以问题和实现中东持久和平。埃及总统塞西指出,巴勒斯坦人民在过去70年里遭受了“历史不公”,解决方案不是驱逐他们,而是实现“两国方案”。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