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期间,拉美多国华人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吸引越来越多拉美民众参与。中拉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春节成为拉近两国人民情感距离的重要节日。同时,春节也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中拉文化交流提供新契机。

新华社墨西哥城2月2日电 题:“中国年”在拉美: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 蒋彪

在巴拿马城的老城区唐人街,红灯笼高高挂起,关帝庙内香烟缭绕,春节期间,这里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放鞭炮、祭祖先、共享年夜饭……即使在远隔重洋的巴拿马,春节的“年味儿”也无处不在。

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一批批华人远渡重洋,为巴拿马的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带到了这片土地。建于1898年的关帝庙,成为了他们寄托思乡之情、庆祝春节的重要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拿马的华人社区逐渐扩大,庆祝春节的传统也得以延续。

巴拿马中华民族委员会副秘书长桑德拉·陈表示:“传统上,巴拿马的华人总是与家人以及华人社群在唐人街一起庆祝春节。如今,随着华人社区的扩展,这一传统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中国城,粤剧的回响穿越时空,新春之际,这里展出了近一个世纪前的古巴华人粤剧团演出服饰、道具和老照片。现场播放的经典粤剧唱段,让人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

展览主策人、中国传统和艺术之家主任特蕾莎·李表示:“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来说,欣赏粤剧是一种充满喜悦和庆祝的时刻。如今,粤剧在古巴也深受欢迎,成为了当地文艺品类中的一抹亮色。”

在拉美多国,华人通过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与当地民众分享着欢乐与祝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开始认可和庆祝春节。苏里南成为西半球第一个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的国家,巴拿马政府也将中国农历新年定为全国性节日,秘鲁国会更是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

在巴西圣保罗,2025年巴西春节联欢晚会以欢快的舞蹈拉开序幕,中国经典歌曲、民族舞蹈、杂技、魔术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掌声雷动。巴西华人协会秘书长蒋幼扬表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中巴关系的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巴西民众自发地想要了解中国,主动参与庆祝春节的活动。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锣鼓声震耳欲聋,金色舞龙翻腾跃动。热情的阿根廷民众挤满街道,争相触碰“龙尾”,相信这能为来年带来好运。从事舞龙舞狮教学的阿根廷人赫尔曼·贝穆德斯表示,中国文化在阿根廷日趋流行,而春节庆祝活动已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随着中拉交流的日益深入,春节不仅拉近了中拉人民的情感距离,也为双边合作注入了新动力。春节期间,乌拉圭牛肉、厄瓜多尔玫瑰、哥伦比亚绣球等拉美特色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走俏,为人们带来了异国风情和暖暖春意。

在墨西哥,美洲蜂鸟旅行社推出了“去中国体验春节”的旅游产品,依托中墨直航和中国过境免签政策,为拉美游客提供沉浸式春节旅行体验。该项目顾问希奥玛拉·马丁内斯表示,已经有大量游客报名参加,这一超出预期的反响证明了体验春节文化的重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拉美国家巴拉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也为中拉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