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闭幕达成气候资金目标,中国坚定推动国际合作
AI导读:
COP29在阿塞拜疆巴库闭幕,达成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中国代表团表示将坚定推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和国际合作,为全球绿色低碳、气候韧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中新社巴库11月24日电 (记者庞无忌) 当地时间11月24日凌晨,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延期后终于闭幕。这场为期两周的会议,经过艰苦谈判,最终在COP29主席穆赫塔尔·巴巴耶夫的间歇敲锤声中落下帷幕。
大会通过了20余项决定,达成了一揽子平衡成果,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达成了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大会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提供每年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以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旨在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
图为闭幕大会现场,中新社记者庞无忌摄。在大会闭幕式上,《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将新资金目标形容为“人类的一份保险”,并强调其全额按时支付的重要性。
欧盟代表团的一位代表表示,新的气候资金目标将激励更多私人资金的投入,这对实现1.3万亿美元的融资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多个发展中国家代表团对这一资金目标表示失望,认为发达国家缺乏诚意,提供的资金远未达到科学研究所需的金额。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了闭幕式并发言。他指出,今年是《公约》生效30周年,尽管气候公约治理进程历经挑战,但始终在向前推进。赵英民强调,会议达成的NCQG(新的气候资金集体量化目标)成果文件中,发达国家的资金承诺远未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明确其资金义务。
赵英民还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坚定推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和国际合作,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为全球绿色低碳、气候韧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此外,大会还完成了《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并就减缓工作计划、全球适应目标等作出安排,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代表团顾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也出席了大会闭幕式。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