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到冬季,上海成为外籍游客体验中国年的热门目的地。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上海迎来外籍游客热潮,他们品尝中华美食,游览名胜古迹,感受中国年的温馨与团圆。免签政策的利好之下,入境游高速增长,成为2025年春节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一到冬季,北方沉浸在冰雪的热情之中,而南方则成为了避寒游中的“诗和远方”。在这个季节里,不仅有非遗花灯的璀璨夺目,大集的热闹非凡,还有浪漫小城的四季如歌,共同编织着春节的温馨画卷。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花式活动与归乡热潮交织,不仅承载着浓厚的乡愁,更是中国经济活力四射的一个缩影。随着亿万中国人踏上归途,热闹与喜庆回归,“年味消费”无疑成为了这个春节的绝对主角。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深入故乡,探寻舌尖上的家乡美味,讲述那些“热”起来的小城故事。

在上海豫园的蛇年彩灯下,外籍游客翩翩起舞,定格下欢乐的瞬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摄

在南京西路的裕兴记面馆,鲜美的汤汁在舌尖绽放,细腻与醇厚让来自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外国友人沉醉于中国味道。已在上海定居多年的韩国人勇熹,用一口流利的中文邀请朋友来沪游玩,从地道的苏式汤面到豫园、外滩的游览,再到参观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畅玩上海迪士尼乐园,三天的行程满满当当。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上海的另一番风情悄然展现。热气腾腾的火锅店成为外籍游客的最爱,中国年的温馨与团圆氛围也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在东方文化中,火锅象征着家人团圆,我们今天就和家人一起享用火锅,还计划去上海的古镇走走看看。”在上海留学的韩国小伙子金泰奋难掩与家人共度春节假期的喜悦。

免签政策的利好之下,“周五下班飞上海”的热潮延续至首个非遗春节。餐厅内,各国语言交织成欢快的乐章,笑声与赞叹声此起彼伏。街头巷尾,外籍游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或手持地图寻找目的地,或站在街头用镜头记录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与当地居民友好互动,分享彼此的文化与故事,让上海这座城市更加多元、包容。

小笼包、红烧肉等美食成为了“解馋”之选,打卡中华美食无疑是打开地方文化之门的金钥匙。来上海的韩国游客几乎人手一份蟹粉小笼包,莱莱小笼等特色餐厅成为了韩国游客的必打卡之地。数据显示,春秋航空每周从上海往返韩国首尔、釜山的航班上,韩国籍客人占比显著上升。韩国游客在上海偏爱烤肉、本帮江浙菜等品类,网红奶茶饮品店、洗浴汗蒸等休闲娱乐商家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上海本帮菜餐厅人和馆中,韩国游客数量激增,必点菜品包括本帮金牌红烧肉等。钟爱蟹粉的韩国游客也捧红了蟹粉捞饭等美食。在BFC外滩枫径市集,韩国游客排队购买甜辣味炸鸡,摊主特意将双语餐单升级为韩语、中文、英文。黄浦区外滩商圈的连锁羊肉串门店在跨年夜接待了大量韩国游客,为了满足需求,门店增加了韩文菜单并聘请韩语老师服务。

数字记录了这股“韩潮”的汹涌澎湃。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自2024年11月以来,平台韩国用户日访问量持续攀升,总访问量环比增幅接近40%,最高单日访问量相较免签政策落地前增长超过300%。

游客在上海黄浦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前合影留念,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免签政策的“东风”之下,“去中国过中国年”成为新风尚。在上海的街头巷尾,韩国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提着各式各样的购物袋,感受着中国的时尚与年味。来自俄罗斯的雅丽芙在上海豫园观赏灯会,虽然不太了解生肖的含义,但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快乐的氛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以其独特的海派文化吸引了众多外籍游客。黄浦区作为海派文化的集中地,豫园的江南园林精髓、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以及夜间灯光的绚丽,对韩国游客来说极具吸引力。此外,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也位于该区域内,使得黄浦区的“韩潮”浓度特别高。

入境游热潮不仅拉动了上海本地的餐饮业消费,还辐射到旅游业、零售业等多个行业。携程数据显示,自免签政策实施以来,韩国游客入境上海的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80%。上海迪士尼已成为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地游客来上海旅游的必打卡景点之一。滴滴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第一周,入境用户使用滴滴在国内打车的订单量同比去年上涨超55%。

外滩的璀璨灯火、武康路的复古风情、田子坊的艺术小巷,每一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入境游的高速增长已然成为2025年春节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去中国过中国年”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列入旅行计划。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报道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