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拟加强半导体出口管制,中方敦促纠正错误做法
AI导读:
日本政府宣布拟对十余种半导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最终用户清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日方措施将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敦促日方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据商务部官方网站最新消息,2025年1月3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计划,拟对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十余种关键物项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并将多家中国企业纳入“最终用户清单”。这一举措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随后的记者会上对此事作出回应,指出中方已注意到相关情况。发言人强调,近期个别国家过度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频繁滥用出口管制手段,对中国半导体等行业实施无理制裁和打压。日方此次拟实施的出口管制措施,无疑将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干扰企业间的正常贸易往来,并严重损害中日两国企业的共同利益。
发言人进一步表示,目前日方正在就相关措施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中方希望日方能够认真倾听业界的理性声音,从维护国际经贸规则及中日经贸合作大局的高度出发,及时纠正错误做法,避免相关措施阻碍中日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中方将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半导体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高度全球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五大聚集地,共同代表了全球95%的产能、近乎100%的产品和98%的市场。各国和地区在产业链中各司其职,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完全控制或主导整个产业链。
中国市场对日本半导体厂商具有重大影响
根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贸易数据,2024年全年,日本半导体及相关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了60755.7亿日元。其中,对华半导体出口额高达13129.7亿日元,占比高达21.6%。相比之下,美国市场仅占日本半导体出口额的4.4%,欧盟则占3.5%。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市场在日本半导体出口中的重要地位。
以东京电子公司(TOKYO ELECTRON)为例,其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财年结束时,中国市场的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4%,较2023财年大幅增长。进入2025财年第一季度,东京电子来自中国的收入份额更是接近50%。同样,日本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斯库林控股公司(SCREEN Holdings)在2024财年也从中国获得了43%的总销售额,较上一财年大幅上升。该公司预计,在2025年3月结束的财年中,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将达到41%。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半导体出口的管制。2023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相关措施于同年7月正式生效。2024年4月,日本政府再次宣布拟对半导体等领域相关物项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并于当年9月8日正式实施。
在2024年4月回应日本拟加强半导体等领域出口管制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半导体产业的高度全球化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个别国家频频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人为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严重背离了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规则,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方拟议的相关措施将严重影响中日企业间的正常贸易往来,损人不利己,同时也将损害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发言人再次敦促日方从双边经贸关系大局出发,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半导体产业链全球化趋势显著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版》,半导体产品的全球化程度极高,其生产过程通常需要跨境运输多达70次才能完成。产业链的高度分工使得各国无法完全实现自给自足,这种高度的相互依赖关系已成为半导体产业的显著特征。
李轩介绍称,半导体产业涉及研发、设计、制造、材料、半导体制造设备(SME)、封测与测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核心知识产权(IP)、分销和终端应用等多个环节和领域。从产业分工来看,美国主导着半导体设计、EDA软件、核心IP和部分设备供应;欧洲在高端设备和汽车用半导体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日本在材料和设备供应上占据主导;而韩国的优势则主要集中于存储芯片。
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鲍恩(Chad P. Bown)在评论中指出,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具有高度的全球化和复杂性,其生产流程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供应链缺乏多样性和弹性,半导体的贸易很容易就会陷入停滞状态。
报告还指出,半导体产业高度相互依赖关系的形成,既受到成本与效率的驱动,也得益于技术与专业化需求、政策支持与区域优势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然而,近年来半导体行业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政策干预和地缘政治风险。鲍恩认为,从2019年起的中美贸易摩擦、韩国与日本的技术争端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的出口管制措施,都对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冲击。
他警告称:“试图通过改变供应链的地理分布来降低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可能会引发新的脆弱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内容有删改以符合发布要求)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