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日本央行在1月24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加息至0.5%,为半年来首次加息,也是近一年内的第三次。此次加息后基准利率达逾16年新高。市场已提前消化加息影响,对股市冲击有限。日本央行称加息条件成熟,货币政策调整适当。未来加息路径未预设,需警惕经济和物价影响。

1月24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将货币政策利率由0.25%左右上调至0.5%左右,这是日本央行在半年内首次实施加息举措,也是自2024年3月重启加息周期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进行的第三次加息操作。此次加息后,日本央行的基准利率达到了2008年10月以来的逾16年新高。

由于日本央行行长及副行长上周相继释放加息信号,市场对此次会议的加息预期在会议前一天已攀升至近95%。因此,日本央行在会议当天宣布加息的决定几乎完全符合市场的广泛预期。

行情数据显示,日本央行决议公布后,美元兑日元汇率出现了宽幅震荡,振幅超过100个基点。然而,从整体上看,日元汇率仍然处于历史低位。此外,由于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日本央行加息的影响,因此日本股市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日经225指数在当日收盘时仅出现轻微下跌。

日本央行认为加息条件成熟,货币政策调整适度

日本央行在会议上以8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加息决议。日本央行表示,当前日本经济已适度恢复,但未来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在物价方面,核心CPI通胀率正逐步向2%的目标靠拢。从实现物价目标的角度来看,调整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是恰当的。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央行再度加息反映了其对日本经济复苏和通胀持续性的判断。此次加息标志着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转折,意味着在多年的宽松政策后,日本央行选择通过加息来应对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化,特别是通胀压力的上升。

同日,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12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0%至109.6,创下自2023年8月以来的新高。至此,日本核心CPI已连续40个月同比上涨。

王有鑫指出,日本央行加息是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积极应对,有利于稳定日元汇率、降低输入性风险,以及稳定跨境资本流动。

华西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孙付表示,四大因素共同推动了日本央行如期加息25个基点。这些因素包括日本通胀连续回升、春季工资谈判总体利好、财政预算持续扩张,以及特朗普上台未对全球造成剧烈冲击。孙付认为,当前日本加息的条件已经成熟。

日本央行对下次加息未设预设路径

在政策利率调整后,日本央行预计实际利率水平仍将保持显著的负值,宽松的金融环境将继续有力地支持日本经济活动。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日本央行表示,需要仔细审视企业工资和定价行为,同时警惕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动态对日本经济和物价的影响。

此外,日本宽松货币政策的程度将取决于未来的经济活动、物价以及金融条件的发展。如果日本经济和价格走势符合预期,日本央行将继续提高政策利率,并调整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日本央行将以2%的价格稳定目标为基础,根据经济活动、物价以及金融条件的发展,从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适当地实施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下次加息的范围或时机,日本央行没有预设的路径。

孙付指出,尽管日本通胀上升,但增速温和,且通胀预期的上升速度相对较慢。因此,预计未来日本央行的加息将是小幅渐进的。当前市场预期,日本央行今年将继续加息25个基点。

中金外汇分析团队认为,考虑到日本的通胀目标为2%,因此日本的名义中性利率或需要在1%至2.5%左右。在2025财年的后半段(2025年10月至2026年3月),日本央行或有必要将政策利率提高至名义中性利率的下限,即1%。然而,长期来看,当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时,日本经济也将受到冲击,进而日本央行可能会转为降息。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