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公募迎来政策春风:养老业务放宽、投顾业务开放
AI导读:
近年来,外资巨头纷纷获得在华独资公募基金牌照,但规模增长缓慢。近期,外资公募基金迎来政策利好,包括优化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审核、总结数据跨境流动试点经验并适时推广、尽快发布证券基金投资咨询立法等。这些措施将为外资公募提供更多业务机会,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
摘要 【外资公募迎政策春风:养老业务放宽、投顾业务开放、跨境数据传输机制持续优化】近年来,外资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贝莱德、富达、施罗德、路博迈、联博、安联等外资机构已成功获得在华独资公募基金牌照。然而,由于初入市场,外资公募在本地渠道布局上的不足,加之资本市场的波动以及QD额度的限制,导致其规模增长缓慢,目前规模最大的外资公募基金也仅接近100亿元人民币。
不过,近期外资公募基金迎来了政策上的重大利好。据第一财经记者从外资公募基金及监管层获悉,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提出了多项支持外资新设独资基金公司(简称“新设外资公募”)健康发展的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通报》中的三大关键措施备受瞩目:一是优化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审核,允许将实际控制人(海外母公司)的养老资管业务规模合并计算,为外资公募打开了进入中国养老金投资市场的大门;二是总结数据跨境流动试点经验并适时推广,优化完善数据清单,便利外资机构的信息出境;三是尽快发布证券基金投资咨询立法,推动解决外资新设基金公司为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等提供证券投资咨询和公募基金投顾的牌照及法规依据问题。
其中,“优化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审核”最受关注。外资巨头在海外通常是主要的养老金管理人,此次政策放宽,无疑为外资公募提供了一个扩规模的利器。例如,富达基金等外资机构已明确表示希望服务中国养老市场,并积极布局相关产品线。
此外,《通报》还指出,外资新设基金公司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差异化发展初步显现,合规风控记录良好,普遍重视养老和跨境业务。未来,监管层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机制,持续优化外资机构在华展业环境。
对于数据跨境流动和投顾业务方面的措施,虽然细节仍有待明确,但业界普遍认为,这将有助于外资机构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扩大业务范围,提供更多盈利来源。同时,这也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
例如,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实践中的指引尚待明确。外资基金管理人需要将中国境内的数据提供给海外以满足合规要求,但中国证监会要求境内基金公司和股东独立运营,这导致很多信息无法合规出境。因此,业界期待未来能有自上而下的指导原则,明确信息出境的合规性。
在投顾业务方面,此前境内的外资私募基金就可以作为投顾,但外资公募基金的相关资质并不明确。此次《通报》提出优化证券基金投资咨询相关法规安排,为外资公募基金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未来,外资公募基金有望为集团内QFII提供证券投资建议,甚至为互联互通机制下的投资人等提供投顾服务。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外资公募迎来政策春风:养老业务放宽、投顾业务开放、跨境数据传输机制优化)
(责任编辑:126)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