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职后美国政策走向及对中国投资者的影响
AI导读:
本文分析了特朗普就职后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走向,以及这些政策对中国投资者关注的关税政策、通胀走势和市场开放问题的影响,提供了对未来美国经济政策走向的深入见解。
肖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迎来了其第47任总统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此前,《时代》杂志以特朗普“横扫”白宫总统办公桌物品的封面作为隐喻,加之特朗普对前任总统拜登政策的公开表态,引发了外界对美国未来内政外交政策走向的广泛关注与猜测。
随着特朗普的就职,这些猜测逐渐揭晓。从他的就职演说及发行空气币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历经波折重返政坛的特朗普行事风格可能有所调整,但其商人本色依旧未变。这一点,或许是我们理解其未来经济政策走向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将矛头直指中国不同,特朗普此次任期伊始或将更侧重于处理国内事务。在此背景下,他很可能对拜登政府的政策进行大幅调整。事实上,这一判断正逐渐得到验证。就职首日,特朗普便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巴黎协定》。结合其就职演讲中的表态,他此前声称的“上任后将废除拜登宣布的每一项行政命令”或许并非空穴来风。在观点分歧和立场对立加剧的背景下,美国的政治“宫斗”大戏或许才刚刚开始。
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更为关注的是美国未来的关税政策、通胀走势以及市场开放问题。
全球瞩目的美国关税政策无疑是焦点之一。竞选期间,特朗普曾扬言要对全球加征关税,甚至计划对中国加征高达60%的关税。然而,这一违背经济规律的言论在全球范围内鲜有支持者。尽管目前由于国内反对声音强烈,特朗普尚未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但他已对盟友“开刀”,宣布从2月1日起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向其他国家征收关税。此举很可能引发全球关税大战,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严峻挑战。
通胀走势同样备受关注。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前,“强美元”一度成为市场交易主线。加征关税政策若实施,将导致美国“去通胀”进程反复,可能触发美联储防通胀机制,进而暂停降息甚至加息。然而,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并未回避通胀问题,表示将通过大量开采并出口原油来缓解通胀压力。从美国CPI结构来看,能源价格对通胀影响较大,若能有效控制能源价格,通胀走势或能得到缓解。此外,住房和运输服务对通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两项在年初已出现边际改善迹象。因此,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可能难以出现根本性逆转,2025年大概率将继续采取渐进式降息策略。
市场开放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虽然特朗普给予TikTok禁令75天宽限期,但提出的“不卖就禁”方案颇为苛刻。近年来,美国国内“泛安全化”思潮抬头,从阿尔斯通遭遇日铁收购美铁受阻等事件可见,美国当前营商环境已与其所宣称的“市场经济”与“自由竞争”背离。在“美国优先”思维下,全球科技合作前景堪忧。然而,围绕芯片构筑技术之墙的做法引发了全球芯片巨头如英伟达和甲骨文公司的不满,这充分表明,重视中国消费市场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仍是全球跨国企业的普遍期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