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旨在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但石油行业增产预期有限,机构分析师指出特朗普此举在短期内对增加产量的影响有限。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宣布美国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旨在大力提升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水平。这一举措引发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就职仪式上,特朗普强调:“通胀危机主要由大规模超支和持续攀升的能源价格引发。因此,我决定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我们将加大开采力度,全力开采。”此外,他还签署了另一项行政令,旨在释放阿拉斯加的巨大资源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拜登政府也曾两次因能源问题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第一次是在2021年,美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运营商科洛尼尔管道(Colonial Pipeline)遭受勒索软件攻击,导致负责美国东部沿海主要城市45%燃料供应的油气管道系统瘫痪;第二次是在2022年,受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市场供应不稳定以及气候变化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拜登政府再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延长了东南亚四国太阳能电池和模块的进口免税期。

  然而,国网能源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苗中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此次宣布的能源紧急状态在性质上与拜登政府时期存在显著差异。

  “实际上,美国(能源供应)并不存在真正的能源紧急状态,特朗普此举缺乏现实依据。”苗中泉认为,“他通过宣布能源紧急状态,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力,为推翻拜登时代关于化石能源开采的诸多限制提供了便利。”

  苗中泉进一步解释说,紧急状态意味着总统的行政权力将得到极大扩展,并可以规避许多正常情况下的行政程序。在紧急状态下,总统可以基于国家安全需要做出几乎无限制的决定,而反对意见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有效影响。

  油价下调能否助力美国利益最大化?

  由于拜登政府此前宣布扩大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导致供应紧张,本周美国石油价格几个月来首次突破每桶80美元大关。

  白宫在名为“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的声明中指出,当前国内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的不足导致能源价格高企,对美国民众特别是低收入和固定收入群体造成了沉重打击。

  该声明还提到,“美国拥有在国内利用其未开发能源资源的潜力,并向国际盟友和伙伴提供可靠、多样化且价格合理的能源供应。”这有助于推动美国经济和就业增长,改善贸易平衡,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以及加强与盟友和伙伴的关系。

  苗中泉分析指出,特朗普希望通过增加供应来调控油价,从而平衡美国普通消费者、企业等生产者的承受能力与国内油气企业的利润。同时,利用价格优势排挤其他产油国,加大对盟友和伙伴的能源出口,扩大美国的国际领导力。

  苗中泉认为,基于上述考虑,相对合理的油价区间应为60~90美元/桶,而最理想的价格则在70~80美元/桶之间。特朗普可能会通过各种政策调控工具将油气价格稳定在这一区间内,以实现美国整体的利润最大化。

  石油行业增产预期有限

  尽管特朗普频繁表态要大力推广石油钻探,但石油行业目前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增产计划。

  根据达拉斯联储于2024年12月下旬对132家公司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高管计划在今年大幅增加资本支出。表示计划削减支出的高管数量多于表示计划增加支出的高管。接近三分之二的高管表示,他们不打算相对于大选前增加投资。

  苗中泉对此分析称,这是因为美国的石油产量已经处于高位。“疫情期间,石油公司确实经历了一段投资削减的时期,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国际石油企业已经大幅增加投资。虽然很多油气公司大张旗鼓地宣布向新能源转型,但实际上对油气领域的投资并没有根本性减少。”

  美国能源咨询公司拉皮丹能源集团(Rapidan Energy)总裁麦克纳利(Bob McNally)在特朗普获胜后并未大幅提高对美国石油产量增长的预测。“我们预计会有一定的增长,但不会大幅增长。”石油勘探和生产公司Velandera Energy Partners的董事总经理拉吉(Manish Raj)也表示,预计今年美国原油产量不会大幅增长。考虑到创纪录的产量,“特朗普究竟会如何大幅提高石油产量仍然是个未知数。”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截至1月10日,美国原油日产量为1348.1万桶。而在截至12月6日的一周内,周产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363.1万桶/天。

  券商TD Cowen董事总经理德克尔鲍姆(David Deckelbaum)表示,“如果不进行税收改革或采取其他金融刺激措施,美国不太可能增加石油供应。因为大多数石油钻探活动都是在私人土地上进行的,并且主要出于经济动机。”

  机构Leverage Shares的高级研究分析师托多罗娃(Violeta Todorova)也指出,考虑到新项目上线需要数年时间,特朗普在上任初期对增加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努力在短期内几乎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