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元走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AI导读:
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元迅速下破90大关,人民币持续升值。机构认为,鉴于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吸引力维持高位及中国经济强韧,未来人民币仍面临升值压力。同时,市场焦点转向美国国会是否会出台财政刺激计划。
美国总统特朗普任期内最后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束后,美元汇率迅速跌破90大关。截至北京时间12月17日14:50,美元指数已跌至89.915,创下近3年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报6.5354,美元对离岸人民币汇率报6.5115,人民币持续升值。在相同交易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5362,而上一交易日中间价为6.5355,预计18日中间价可能继续上行,以反映美元的持续走弱。多家机构分析指出,鉴于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保持高位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未来人民币仍面临升值压力。
美联储对进一步刺激政策持开放态度
近期,美元指数一直在91附近徘徊,但隔夜美元指数的快速下跌与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密切相关。摩根资管全球市场策略师克里·克雷格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此次会议并未宣布新的购债计划,但美联储传达出的信息是明确的——他们愿意也有能力在必要时采取更多行动。会议还明确指出,在购债计划结束前,利率不太可能发生变化。
尽管市场对新一轮财政刺激和疫苗成功推出的预期将提升增长和通胀预期,但美国经济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叠加流动性持续充裕,这使得美元承压。美联储对2021年和2022年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更为乐观的预测,但预计到2023年通胀率才会回升至2%的目标水平。在新的平均通胀目标框架下,美联储需要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远高于2%才能实现政策调控目标。这强化了美联储的观点,即这可能标志着另一个漫长的零利率经济周期的开始,而通胀目标的实现将需要更长时间。
“美国11月零售销售降幅达1.1%,超过市场预期,导致美元持续下跌;同时,英镑和欧元走强,也加速了美元指数的下跌。美元目前仍处于弱势,并已跌破90的重要支撑位。美国经济基本面目前保持稳定,但缺乏实际的刺激政策来推动增长,这种状态预计将持续到拜登政府公布具体措施。美元指数上方的压力位位于90.6。”KVB PRIME特约外汇分析师吴臻对记者说道。
鉴于美联储的立场已经十分明确,市场的焦点现在转向了美国国会是否会在圣诞节前出台财政刺激计划。
据悉,预计美国的财政刺激规模将不到9000亿美元。目前正在磋商的纾困法案包括向个人发放补贴和补充失业保险,但不包含企业免责条款和向州及地方政府直接提供援助的内容,而这些正是民主党最为关注的事项。因此,财政刺激措施最终将被推出,但由于政治博弈,具体的推出时间和规模难以预测。
展望未来,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将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新趋势。克雷格指出,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已进入一个竞争性扩表阶段,其他央行也可能加大扩表力度,以减轻美元走弱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升值压力持续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开始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但尚未出现能够显著逆转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力量。
“现阶段尚未看到明显的阻力,我们将继续观察人民币是否会对美元跌破6.5,预计触及6.4并不存在很大问题。”某中资大型银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说道。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似乎在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中并未进行干预,这被一些市场观察人士解读为一场“自由浮动实验”。
10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迅速突破6.8。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取消了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和暂停了逆周期因子,但这些逆周期措施的取消似乎并未阻碍人民币的升值。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杨京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逆周期措施的取消主要影响短期交易情绪,对中长期交易行为的影响有限。例如,取消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降低了企业人民币远期购汇的成本,但在升值趋势下,并未导致远期购汇交易量的大幅增加。
“这种情况并不意外,因为境内银行间市场的美元利率持续走低,使得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的成本已大幅下降,从年初的近300个基点回落至9月底的近80个基点。因此,10月取消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并未给远期购汇客户带来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杨京解释道。此外,自8月以来,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已经很小。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仍在驱动全球资金流入。例如,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国际多元资产部门高级投资经理黄思远对记者表示,他们青睐在岸人民币债券,因为其回报率高,且人民币具有进一步升值的潜力。
同时,2021年机构仍看涨中国和新兴市场股票。黄思远指出,目前美国的个人家庭、银行和主要企业的财务状况远好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例如,个人储蓄率已达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通常伴随典型经济衰退的是由于财政过度扩张所导致的资产负债表的漫长修复过程,但本轮衰退却是个例外。此外,货币供应量增长创纪录,只有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得益于上述因素以及新冠疫苗有望在2021年年中至年底进行广泛接种的预期,2021年需求将逐步趋于正常化,压抑的需求将得到释放。在当前背景下,一般相对收益较高的新兴市场资产将获得更多资金流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