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深陷衰退,企业业绩分化明显
AI导读:
德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环比萎缩10.1%,创下历史最大降幅。疫情对德国经济造成深远影响,各经济部门普遍受影响,不同行业表现差异性显著。德国企业业绩分化明显,前路难料。
今年第二季度,德国经济遭遇了自1970年有季度经济数据统计以来的最大降幅,环比萎缩了10.1%。面对新冠疫情的全面冲击,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上半年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这一局面并不出人意料。
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前,德国经济已显露疲态。其以出口为导向,依赖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等支柱产业。去年第四季度,德国GDP环比零增长,而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让经济活动在短时间内陷入停滞,供需两端急剧冷却,产业链遭受重创。这对于以实业立国的德国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宏观经济数据之外,德国上市企业同样深受疫情的影响,这从近期发布的年中业绩报告中可见一斑。报告反映出以下特点:
首先,疫情对各经济部门的影响是普遍且深远的。企业负责人在业绩报告中普遍提及了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例如,汽车业巨头大众集团的首席财务官维特尔表示,大众集团在2020年上半年经历了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时期。
其次,第二季度是德国经济的“至暗时刻”。由于欧洲大规模的封禁措施在3月下旬生效,直到4月下旬才陆续解封,4月份的经济活动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导致绝大多数德国上市公司二季度的业绩明显差于一季度。宝马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集团二季度出现10多年来首次单季亏损,息税前利润为负6.7亿欧元,全球新车交付量同比锐减25%,销售额减少22%。然而,随着逐步解封与复产复工,一些企业开始看到产出和收入的回暖迹象。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在经历了充满挑战的第二季度后,戴姆勒公司的汽车销售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尤其是高端乘用车和电动车的需求有所增强。
再者,不同行业在疫情中的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一方面,疫情刺激了数字化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使得互联网、电商和IT企业不仅受到的疫情冲击相对较小,甚至从中受益。例如,德国思爱普作为欧洲最大的软件企业,上半年经营收入同比增长4%,经营利润和自由现金流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时,生物医药企业也在疫情中取得了业绩增长。德国医药巨头拜耳和默克集团的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另一方面,其他制造企业如化工、体育用品制造商等,收入和利润则受到疫情的较大拖累。此外,德国主要银行也受到疫情的冲击,表现为信贷损失拨备的大幅增加。
最后,由于疫情变化以及经济复苏的高度不确定性,许多上市公司在年中无法对2020年全年业绩做出可靠预测。尽管一些德国企业试图在财报中给出2020财年的业绩目标,但这些目标普遍基于不出现“二次封禁”、经济活动持续恢复以及刺激政策持续奏效的假设。然而,这些假设的前提并不受企业所控制。因此,德国企业除了加强内部防疫和保持流动性外,还需要迫切考虑减员增效等措施。至于德国实体经济能否以疫情危机为契机成功转型,如加快数字化步伐等,目前仍难以估量。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