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正式生效,对日本汽车厂商在墨西哥的生产基地产生重大影响。新规定要求乘用车零部件必须在时薪16美元以上的工厂生产,迫使厂商面临搬迁或涨薪的选择。同时,到2023年,75%的汽车零部件必须在该区域内生产,对美国汽车厂商也产生负面影响。预计这将导致汽车售价上涨,损害消费者利益。

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于7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推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下的重要成果,旨在增加美国国内就业岗位。然而,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部分产业的转型面临挑战。尽管USMCA对汽车产业实施了诸多限制,但不少日本汽车厂商仍选择留在墨西哥。

在旧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墨西哥凭借其廉价劳动力和零关税出口北美的优势,已成为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面向北美市场的生产基地。过去十年间,墨西哥的汽车生产量翻了一番。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日本汽车制造商,以及众多汽车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纷纷在墨西哥设立生产基地。2019年,日本在美国销售的643万辆汽车中,有67万辆产自墨西哥。

面对USMCA的新规定,日本汽车制造商正积极寻求对策。其中一项新规定要求,乘用车若要享受区域内零关税待遇,其40%以上的零部件必须在时薪16美元以上的工厂生产。这一条款被日本媒体视为迫使汽车厂商将墨西哥工厂迁至时薪更高的美国的手段。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美国运输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在美国销售的墨西哥产汽车中,美国和加拿大产零部件的使用率仅为13.5%。为了满足USMCA的40%要求,大量汽车零部件生产将不得不从墨西哥转移至美国。然而,搬迁工厂和转移生产能力的成本高昂,本田旗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京滨公司计划将墨西哥车体制造厂的平均工资提高至时薪16美元,尽管这将是墨西哥零部件工厂平均时薪的三倍左右,但仍低于转移生产线的成本。同样,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PIOLAX也计划在今年内将墨西哥工厂的时薪提高到16美元,并通过引入机器人来弥补人工费用的上涨。

丰田汽车公司也面临困境。2015年决定在墨西哥投资建设新工厂的丰田,今年2月正式投产,年产10万辆小型皮卡车,主要出口美国。若这些皮卡车不能满足USMCA的相关条件,将被征收25%的关税。对丰田而言,建设新工厂耗资巨大,若不开工生产则无法收回投资。

此外,USMCA还规定,到2023年,75%的汽车零部件必须在该区域内生产,且70%的钢材和铝材必须在当地购买。这一规定对美国汽车厂商同样产生负面影响。通用汽车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均面临调整压力。尽管业界曾要求推迟USMCA的生效时间,但特朗普仍决定于7月开始实施。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受USMCA影响,汽车产业将被迫增加低效生产和配件流通,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据美国独立调查机构汽车研究中心预测,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汽车中,约13%至24%将适用关税条款。若制造商将增加的成本转嫁至消费者,预计汽车售价将上涨470至2200美元。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内容有所调整以符合SEO优化要求,但保持原文核心信息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