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加速海外本土化生产,抢占国际市场
AI导读:
中国自主车企正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本土化生产模式,以期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大突破。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车企正密切关注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关闭的德国工厂,并有意收购。同时,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多家中国车企也在海外投产或计划建设工厂。业内人士表示,本土化造车有助于提升品牌在海外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减少物流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
财联社1月17日讯,“不出海,就出局”,这一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中。在全球区域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中国自主车企正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本土化生产模式,以期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大突破。
近日,据外媒报道,有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密切关注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关闭的德国Osnabrurck工厂,并有意将其收购。大众集团对此表示开放态度,并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接手方,但前提是要充分保障集团和员工的利益。Osnabrurck工厂的工会代表也表示,工人们并不反对为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伙伴生产汽车。
尽管大众中国尚未对此消息作出正式回应,但这一动向无疑为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大众在华的合资合作伙伴包括中国一汽、上汽集团、江淮汽车及小鹏汽车,而蔚来汽车也曾传出有意收购大众旗下奥迪品牌闲置工厂的消息,但随后被否认。
大众汽车近期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下降2.3%,其中西欧市场微降0.4%。面对这一形势,中国车企正加速推进本土化生产战略。民生证券研报指出,欧洲地区新能源发展较早,中国中系品牌乘用车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已在该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本土化生产计划的推进,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注册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中国车企在海外本土化生产的步伐正在加快。吉利汽车近日在埃及吉萨省正式投产了BAMC工厂,并下线了两款全球车型。该工厂作为吉利在中东和非洲的首家CKD工厂,采用了轿车和SUV双平台混线生产模式,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实现约3万辆的年产能。此外,长安汽车也与越南金龙汽车达成合作,计划建设金龙长安越南乘用车生产厂。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车企在海外建厂是出于进入当地市场的考虑。本土化造车不仅有助于提升品牌在海外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还能减少汽车运输的物流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随着欧美地区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设置贸易壁垒,中国车企加速布局海外工厂也成为规避关税风险的重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北汽集团、哪吒汽车等多家中国车企已在海外设有工厂,分布在东南亚、俄罗斯、南美、非洲等地。这些海外工厂不仅为中国车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持续上升。从2021年的1.8%到2022年的4.7%,再到2023年的7.9%,以及2024年1-11月自主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份额达到10.1%,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愈发亮眼。未来,随着本土化生产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车企有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