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亚洲各国央行对抗强势美元的“防护大坝”正开始出现裂痕,印度和印尼央行的政策调整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使亚洲各国央行面临更大的挑战,各国央行正在寻求平衡稳定外汇和支持经济增长的目标。

本周三,印尼央行意外宣布降息,而印度央行也显露出放松对卢比管控的迹象,这些举动预示着亚洲各国央行在对抗强势美元的“防护大坝”上开始出现了裂痕。在美元持续高企的背景下,这无疑为全球经济敲响了警钟。

面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推行的低税率、高关税政策,美元在过去数月内持续大幅上涨。为应对这一局势,亚洲各国央行纷纷采取干预措施,力图保护本国货币免受美元强势的冲击。

然而,这种保护性的干预措施正在消耗一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导致这些储备大幅减少。同时,持续低迷的经济增长也让一些国家的央行不得不将提振经济置于管控汇率之上。道明证券宏观策略师Alex Loo指出,如果特朗普在美元持续强势的背景下继续征收关税,亚洲各国央行可能会很快放弃积极捍卫本国货币的政策,转而更加关注外汇储备的减少。

亚洲各国央行的巨额外汇储备以往在保护本国货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自去年9月底创下历史新高以来,印度的外汇储备已累计减少了700亿美元,韩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两年内减少了500多亿美元。这一趋势无疑加剧了亚洲各国央行在保护本国货币方面的挑战。

与此同时,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上继续保持强势,而特朗普即将就职前的政策不确定性也让亚洲货币交易员感到不安。这些不确定性使得利率决策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在本周三至周四的24小时内,亚洲央行的利率决策者给人们带来了两个“意外”。周四,韩国央行意外维持利率不变,没有迎合市场对其可能降息的预期。而在此前,印尼央行周三出人意料地降息以刺激经济,此举迅速重创了印尼盾。

尽管这两个“意外”在降息与否上截然不同,但对于两国的外汇市场而言,都发出了极为紧迫的信号。韩国的“不降息”表明,在尹锡悦宵禁风波引发政治动荡后,暴跌的韩元已成为韩国当局亟需稳定的首要领域。而印尼的降息则预示着该国的经济下行风险已到了不得不降的程度,这将使印尼盾未来更难抵御强势美元带来的下行压力。

瑞穗银行新加坡策略师Ken Cheung表示,出人意料的利率决定凸显了新兴亚洲利率和货币前景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在关税威胁面前,亚洲各国央行似乎很难同时实现稳定外汇和支持经济增长的目标。

不少货币交易员目前已经在为这些不确定性做好准备。本月迄今为止,大多数新兴亚洲货币兑美元走软,其中印尼盾的表现尤为逊色。交易员们还在密切关注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亚洲地区最大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以评估其对本地区的影响。

印度央行2月份的下一次利率决议正成为卢比交易商们关注的焦点。印度本土研究机构QuantEco Research以印度卢比承压为由,将降息预期推迟到了4月份。而IDFC FIRST Bank则预计下个月的利率决定降息与否几乎五五开。据熟悉印度央行新行长Sanjay Malhotra想法的人透露,他已表示愿意让卢比与其他货币一起更自由地波动,这表明他与前任严格控制货币的做法有所不同。

除利率外,分析师预计各国央行还将采用一系列工具来管理本国货币。野村控股公司称,韩国国家养老金服务机构(National Pension Service)将很快启动外汇对冲。美国银行则认为,印尼可能很快会修订出口收益必须保留在岸的规定,以扩大期限和覆盖范围。

然而,目前各国央行如何有效地保护本国货币免受美元升值冲击的策略尚不清晰。星展银行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学家Radhika Rao表示,由于各国央行都在权衡国内优先事项与全球触发因素导致的货币和债券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因此该地区的政策反应各不相同。当局很可能会出手限制剧烈波动,但不会试图力挽狂澜。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