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裁俄石油业推高油价,市场观望情绪升温
AI导读:
美国财政部对俄罗斯石油业实施全面新制裁,导致市场对原油断供的担忧加剧,油价大幅上行。同时,被制裁的两家俄罗斯能源公司产量占比大,海运出口受影响,特朗普上任后政策不确定性大,原油需求前景复杂,建议投资者谨慎操作。
1月10日,美国财政部对俄罗斯石油业祭出了全面新制裁,目标直指俄罗斯两大能源巨头Gazprom Neft和Surgutneftegas,以及它们旗下的超过20家子公司和183艘与俄罗斯“影子舰队”有关联的油气运输船只。此外,制裁名单还涵盖了石油交易商、油田服务提供商、保险公司及俄罗斯石油行业的顶尖高管。此次制裁堪称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史上最严,直接导致市场对原油断供的担忧加剧,推动油价显著攀升。
供应端风险陡增
被制裁的两家俄罗斯能源巨头,在产量及炼油产能上均占据重要地位。Gazprom Neft作为Gazprom的石油子公司,是俄罗斯第二大石油生产商和第三大炼油商,2023年其原油和凝析油产量高达175.1万桶/天,占俄罗斯总产量的16%;总炼油能力亦达到83.1万桶/天,占俄罗斯总炼油产能的15%。另一家被制裁的Surgutneftegas,则是俄罗斯第四大石油生产商和炼油商,其2023年原油和凝析油产量为117.1万桶/天,占比11%;总炼油能力为40.4万桶/天,占比7%。因此,此次制裁波及俄罗斯原油及凝析油产量合计高达292.2万桶/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俄罗斯原油供应稳定性的忧虑。
海运出口受阻
制裁涉及的183艘油气输送船只,无疑给俄罗斯原油的出口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成本负担。自俄乌冲突导致贸易格局重塑以来,俄罗斯原油出口重心已转向亚洲,对欧盟的原油出口量大幅减少,而对亚洲和大洋洲的原油出口占比从2022年的67%跃升至2023年的85%。从海运角度看,2023年俄罗斯原油及凝析油海运出货量达到330万桶/天,其中89%出口至亚洲和大洋洲,较2022年的58%有显著增长;同时,海运石油产品出货量也达到260万桶/天,出口至亚洲和大洋洲的比例为36%,高于2022年的20%。
在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时,他曾主张尽快解决俄乌冲突。近期,特朗普表示与普京的会晤正在筹备中,其顾问也提出了结束冲突的建议。然而,在特朗普于1月20日重返白宫前,美国现任总统拜登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却与特朗普的主张大相径庭。例如,1月6日宣布的行政令永久禁止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部分海域进行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涉及6.25亿英亩海洋区域;又如此次加大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力度等。
特朗普上任后可能会继续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军事行动,并对其石油出口实施制裁。因此,当前原油市场面临的地缘政治及政策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需求前景复杂
欧洲天然气缺口成为支撑油价的一大因素。自1月1日俄乌输气协议终止后,尽管该线路仅占欧洲需求的5%,但寒冷天气加剧了天然气库存的下降,使欧洲再次面临能源供应缺口。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通过替代效应推动了油价的上行。
然而,原油需求预期依然疲软。一季度是原油需求的相对淡季,未来受到外围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新旧能源替换、欧美制造业疲软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市场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预期不断被下调。特别是OPEC,已连续5个月将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至10530万桶/天,相应的OPEC+增产计划也不断被推迟至2025年一季度末。
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困难的增加,迫使买家转向中东、非洲和美洲采购更多原油,从而提高了进口原油的成本。在美国新旧总统交接期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较大,这将进一步加剧原油断供的风险。尽管OPEC+拥有充足的闲置产能,但在高油价的支持下,不排除其逐步启动原本增产计划的可能性。此外,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与拜登不同,加上原油需求疲软,均导致市场观望情绪上升。
综上所述,近期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原油价格的上涨,但考虑到国内节假日临近且外盘波动较大,不确定因素依然众多,因此建议投资者谨慎操作,以观望为主。
(作者单位:海证期货;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原文链接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