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英伟达宣布设立首个“量子日”,旨在推进量子计算技术发展。全球量子科技竞赛加速,中国量子计算专利数量位居全球首位。量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部分个股未来成长性值得期待。

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竞争正在急剧升温。

英伟达宣布设立“量子日”

据IT之家1月16日报道,英伟达公司已确定将今年3月20日设立为首个“量子日”,旨在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加速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步伐。英伟达官方博客15日发布的消息显示,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在“量子日”与多家量子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高管进行深入对话,共同展望量子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据美国本津加新闻网报道,英伟达正加大对量子计算的投入,通过战略性招聘强化量子计算业务能力,并预计未来将实现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系统的融合。

与此同时,微软“战略任务和技术”(SMT)部门总裁兼首席运营官Mitra Azizirad也表示,一个可靠的量子计算时代即将到来。近期,谷歌推出了最新的量子芯片Willow,声称解决了量子科技领域近30年的一项重大难题,这进一步凸显了全球量子科技竞赛的激烈程度。

从量子计算机公开专利数量来看,2024年中国以3217项相关专利超越美国的2740项,位居全球首位。在量子计算研发方面,中国电信量子集团联合控股的国盾量子成功研发出国内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新纪录。

此外,“天衍”云平台在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上均实现了升级,提供了5类运算性能领先的高性能仿真机和Cqlib量子编程框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也成功研制出“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和“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去年1月,本源量子研制的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并向全球用户限时免费开放,其国产化率超过80%。

量子产业市场前景可期

自去年9月24日以来,量子科技概念股平均涨幅接近52%,其中艾融软件、禾信仪器、海能达的累计涨幅分别高达568.18%、233.5%和183.19%。禾信仪器因计划跨界并购国内顶尖的量子计算实验室而带动股价大幅上涨。

本月以来,尽管个股普遍回调,但星光股份、艾融软件、必创科技、广电计量等股票的涨幅仍超过10%。目前,已有9家概念股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2家业绩预增。腾景科技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300万元至7500万元,同比增长51.24%至80.05%;广电计量预计净利润为3亿元至3.6亿元,同比增长50.46%至80.55%。

据ICVTA&K预测,到2030年,全球量子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91亿美元,其中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市场规模分别为2155亿美元、197亿美元和38.7亿美元。赛迪顾问则预测,2025年中国量子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15.6亿元,并预计中国量子计算产业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持续扩大。

鉴于量子产业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部分个股的未来成长性备受期待。根据3家以上机构的一致预测,有17只股票在今明两年的净利增速有望超过20%,其中科大讯飞、普源精电、三未信安、光库科技、中国长城等机构的预测显示,这些股票在今明两年的净利增速均将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