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热情高涨
AI导读:
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2024年全年净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4900亿元。跨境套息交易增加和避险需求增长是主要原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也促进了这一趋势。业界预计,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趋势将持续。
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展现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强烈信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2024年12月份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揭示了这一趋势。截至2024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总额达到了4.16万亿元,占据了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这一数据不仅比2024年11月末的4.15万亿元略有增加,更与2023年12月末的3.67万亿元相比,实现了显著增长。具体来说,去年12月份,境外机构净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100亿元,而从全年来看,净增持量更是高达4900亿元。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于丽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跨境套息交易的增加,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掉期点贴水幅度较大,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收益机会,尤其是同业存单因其期限短、收益高于利率债而备受外资青睐;二是避险需求的增长,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等配置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人民币债券与欧美国债的相关性较低,有助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收益波动性,提高风险收益比。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则强调,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与我国政策推动和市场开放密不可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正是其获取人民币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持有结构来看,国债是境外机构持有的主要券种。截至2024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的国债总额达到了2.06万亿元,占比高达49.5%,同业存单和政策性金融债则分别占比25%和21.2%。
展望未来,业界普遍认为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趋势将持续。尽管短期内美联储降息节奏预期放缓、美元指数持续走高等因素可能对外资配置境内债券的动力形成一定压制,但长期来看,人民币债券的避险属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支撑外资继续增持人民币债券。于丽峰表示,目前人民币债券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仍然偏低,但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国内金融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将持续提高人民币债券的配置比例。
梁斯也指出,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趋势将保持。中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中长期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为人民币债券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降低了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的汇率风险。此外,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以及人民币债券良好的分散风险作用也将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未做修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