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大中华研讨会聚焦中国市场与亚太战略
AI导读:
瑞银在上海召开第25届大中华研讨会,坚守对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承诺,并分享了对中国经济形势、政策前景及关键行业增长潜力的洞见。同时,瑞银还展望了A股市场和香港IPO市场的未来趋势。
1月13日至14日,瑞银集团在上海隆重举办了第25届大中华研讨会。瑞银亚太区总裁及全球财富管理联席总裁康瑞博(Iqbal Khan)在会上发表演讲,他表示,尽管未来一年全球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瑞银对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承诺坚定不移。瑞银正积极推进增持瑞银证券至100%持股的计划,并深化与中国工商银行的合作,共同探索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以及企业银行等领域的战略协同。
会议期间,瑞银还就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前景、关键行业的增长潜力,以及引领未来科技与全球商业发展的趋势等市场热点问题,从外资视角分享了独到见解。以下是券商中国记者精选的部分内容。
康瑞博在演讲中强调,瑞银始终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市场,继续巩固在中国的业务是公司的战略重点。他对中国和亚太地区抱有高度的期待,并表示瑞银将充分利用旗下的多个牌照与平台,进一步加强在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先地位,同时拓展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
康瑞博还提到,瑞银在亚太地区的整合工作取得了稳步进展,特别是将瑞信客户迁移到瑞银平台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总体而言,所有整合计划都在有序推进,部分方面甚至超前完成。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瑞银在亚太地区的全球财富管理业务新增了超过70亿美元的净新资产,投资资产总额达到6780亿美元。同时,亚太地区的并购业务也创下了第三季度的历史最佳成绩,排名位列该地区第二。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和关注度正在不断回升,尽管在资金流入上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全球关注风险分散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再次成为不可忽视的主要市场。海外投资者希望看到更多具体的政策跟进和落实,以及经济数据的改善,以增强市场和他们投资的信心。
瑞银投资银行大中华研究部总监连沛堃也提到,自2024年9月以来,在与海外投资者的交流中,关于中国市场的提问明显增多。此外,本届从欧美飞往上海参加研讨会的人数也显著增加。然而,由于不少海外投资者在过去几年里对中国关注较少,需要重新投入时间来研究中国市场,并希望看到更加明显的盈利增长信号,因此真正动手增持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但经济韧性依然存在。预计美联储将继续降息四次,共计约100个基点。美国刺激经济的政策(如减税等)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在经济增长上。总体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2025年可能不会立即产生显著效果。
从国内经济来看,汪涛预计2025年房地产行业对经济整体的拖累可能会减小,增量政策可能比以往更多,且更偏向于支持消费,特别是在社保方面。她表示,中国政府对于稳增长的决心非常明确,“两会”政策之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政策跟进。
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对A股2025年的整体表现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新的一年里,A股上市公司盈利将反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持续推进。资金面上,养老、社保、保险等“耐心资本”有望为市场筑底。
孟磊表示,尽管在海外环境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市场波动较大,但相信“两会”之后会有更多政策推进,叠加盈利增速的反弹、成交量的回升以及资金面的改善,市场总体将呈现上行趋势。他看好国有企业、市值管理、并购等投资主题,在风格配置上先看好大盘、后看好小盘。同时,“成长”和“价值”短期可以做一些再平衡,市场反弹之后可以加仓“成长”。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副主席及亚洲企业客户部联席主管李镇国指出,2025年香港IPO市场融资额有望超过一千亿港币,市场排名可能会进入前三。他分析称,这一预测基于三个原因:一是全球利率调低的情况下,股票市场通常会获得正面支持;二是预计中国整体宏观环境会慢慢恢复,带来正面影响;三是中国证监会目前鼓励中国企业选择香港作为海外融资平台,A股转H股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李镇国还提到,从行业角度来看,投资者目前比较关注现金流较强、有稳定增长的企业,包括消费品、工业科技相关的企业。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未做修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