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拜登政府在卸任前一周发布了针对人工智能的出口管制新规,旨在构建“小院高墙”,限制与中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此举引发了国内外产业界的广泛争议和不满,被认为不利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并可能对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距离卸任仅剩一周,美国总统拜登再次祭出“重拳”。

1月13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了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出口管制新规,进一步收紧了对人工智能芯片及模型参数的出口限制,并扩大了长臂管辖的范围,对第三方与中国之间的正常贸易活动设置了重重障碍。这一举措被视为拜登在最后执政时期,力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记。

拜登政府试图通过构建“小院高墙”的策略,来定义其执政理念中的“拜登主义”。然而,将技术和经济议题过度安全化,不仅可能阻碍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引发了美国国内产业界的强烈不满。新规为AI计算数据中心芯片设立了三级许可制度,根据与美国关系的亲疏程度,将国家分为不同的圈层,其中G7成员及部分盟友被排除在限制之外,而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则面临严格的出口禁令。

此外,拜登政府还试图切断其他国家向中国等受限制国家出口芯片的渠道,以全面封锁相关技术流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表示,这一措施旨在向美国的合作伙伴和行业传递明确的信息。然而,这一举措无疑加剧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紧张局势,并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一直将高科技产业视为对华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通过构建“小院高墙”,美国政府试图在关键技术和产业上建起高墙,切断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合作联系,实现所谓的“精准脱钩”。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全球化的潮流和趋势,也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和形象。

半导体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石,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更是被视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产业之一。然而,拜登政府却将战略安全竞争的逻辑凌驾于技术产业发展的逻辑之上,通过筑墙挖沟来维护自身的战略安全。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也阻碍了全球科技合作的进程。

在全球化的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创新则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知识产权保护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高科技产业上不能进行合作和交流。事实上,技术创新需要一个开放、包容、合作的市场环境来支撑和推动。然而,拜登政府的禁令却关闭了美国高科技企业在中国等市场的通道,切断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机会。

英伟达等人工智能芯片巨头也对此表示担忧,认为新规将控制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流动,包括已经广泛应用于主流游戏电脑和消费硬件的技术。这不仅将损害企业的商业利益和创新动力,也将对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拜登政府试图通过构建“小院高墙”来实现产业回流和重建美国制造业的辉煌。然而,这一做法却忽视了美国自身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全球化潮流的不可逆转性。美国已经形成了双重“中心—边缘”结构,制造业外迁和金融、科技崛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通过“小院高墙”来弥补这一结构缺陷是不现实的。

围堵中国、限制其他国家产业发展并不会让美国的“锈带”重新焕发生机。相反,这将破坏全球市场的合作网络,阻碍分工体系的完善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降低全球经济的效率和福利水平。美国半导体协会的总裁也表示,这一仓促出台的政策未充分听取业界意见,将对美国经济及其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造成持久伤害,并外溢为全球供应链风险。

(文章来源:新京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