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英重启经济财金对话,达成近70项互利共赢政策成果,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涉及“中英通”、国债期货、绿色收入指数等合作,加强两国在绿色金融、ETF互联互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时隔近六年,中英重启经济财金对话。2024年1月13日,财政部发布了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政策成果,双方共达成了近70项互利共赢的政策成果,标志着两国经济金融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资本市场领域,本次对话的政策成果尤为引人注目。首先,双方对“中英通”的成功实施表示欢迎,并期待通过这一机制进一步深化两国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中国企业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六次全球存托凭证(GDR),融资规模超过66亿美元,显示出中英资本市场合作的巨大潜力。

  此外,汇丰银行获准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中国国债期货,这标志着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同时,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与富时罗素合作,共同开发中国A股绿色收入指数,将促进中英两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

  双方还同意就中英ETF互联互通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探讨,这将为两国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中国同意修改短线交易规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申请按产品计算持有证券数量,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中英金融机构在绿色项目投融资、绿色债券发行承销、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将得到加强。双方支持深化两国共同基金行业合作,欢迎双方基金公司按照规定委托对方金融机构管理其境外投资组合或使用其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有望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为投资与融资生态带来新动能。从“沪伦通”到“中英通”,两国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深化,预示着未来合作将更加紧密。

  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近年来,中国在跨境投资、融资、市场准入、产品丰富度、市场监管等方面持续推进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吸引了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也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更加坚实的金融基础。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从‘沪伦通’到‘中英通’,不仅仅是机制升级,更标志着两国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深化。这将为两国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也认为:“‘中英通’的进一步深化将释放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明确信号,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力。”

(图片链接: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