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外合作办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密歇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终止长达二十年的学术合作关系,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继被叫停,引发留学圈轩然大波,未来发展蒙上阴影。

曾经备受追捧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近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密歇根大学校长小野三太(Santa J. Ono)于美东时间1月10日正式确认,该校将终止与上海交通大学长达二十年的学术合作关系。这一决定此前已与美国国会领导层及校内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无独有偶,早在2024年9月初,佐治亚理工学院也宣布终止参与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办学,该项目是佐治亚理工大学与天津大学合作的成果。停办原因是美国商务部将天津大学列入实体清单,导致合作受阻。

短短数月内,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继被叫停,这一消息在留学圈掀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受制于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这些本应是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的合作办学项目,如今却成为了政治风波下的牺牲品。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交大密院)作为国内最老牌、水平层次最高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一,其停办尤为引人注目。成立于2005年的交大密院专注于工程科学领域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然而,这一项目却因美国国会“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而戛然而止。该报告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美合作研究推动中国在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表示深切担忧。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密歇根大学终止与上海交大的合作,意味着美国开始关闭中美教育交流的最后一个“旁门”——中外合作办学。陈志文认为,美国此举实际针对的是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旨在围堵中国科技发展。

此外,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也计划自2024年起,对包括17所中国高校在内的机构实施制裁,理由同样是“全球政治局势变化”。澳大利亚在华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也大幅减少,中国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引进速度也明显放缓。

尽管如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国内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种融合了国际教育资源与国内教育体系的新型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曾被视为“香饽饽”。学校通常采用4年学制,有1+3、2+2、3+1、4+0等多种模式,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获得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双学位证书。

然而,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一些行业人士指出,应分情况看待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不同类型,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

对于国内大学而言,与美国大学合作的难度加大,短期内的应对措施是需要拓宽更多的国外大学来进行合作。从长远来看,则需要提升中国大学自身的办学水准和自主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能力。同时,也需要寻找新的合作方向,尽可能放开高层次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限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