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推出新措施,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强化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包括支付便利化、大湾区金融合作及人民币贸易融资安排等。

1月1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管局)携手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揭晓深化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新举措,旨在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

新措施涵盖了支付便利化、大湾区金融合作以及人民币贸易融资的流动性安排。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正加速推进两地快速支付系统与香港转数快系统的互联,将实现全天候跨境小额即时汇款,只需输入收款方的手机号码或账户信息即可。预计部分服务将于今年年中率先推出,未来将根据实施效果逐步扩展服务范围,促进两地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深化。

在具体安排上,香港金管局推出了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性安排,总额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为银行提供稳定且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以支持其为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服务。该安排包括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期限的流动资金,利率参照在岸利率加点差确定。新安排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债券回购抵押方式,还新增了货币互换交易方式,银行可选择用港元资金向香港金管局掉期获取人民币资金。香港金管局则通过与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确保所需人民币资金的供应。

这一新安排将显著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满足企业对人民币贸易融资不断增长的需求,进一步巩固香港在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的领先地位。

同时,香港金管局与人民银行还对“债券通”(南向通)进行了优化和扩容,包括延长结算时间、支持多币种债券结算,以及未来扩大合资格境内投资者的范围。这些优化措施将拓宽境内机构海外投资的渠道,满足多样化的资产配置需求,提升交易结算的便利性,并为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点心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香港金管局还支持发展以“债券通”(北向通)债券为抵押品的离岸人民币回购业务,建立市场化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机制,以增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竞争力。该业务计划近期启动。

香港金管局、人民银行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还达成一致,允许境外投资者使用通过“债券通”(北向通)持有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香港场外结算公司(OTCC)衍生品交易的履约抵押品。近年来,两地金融监管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推动境内人民币债券成为离岸合资格抵押品,此次措施将进一步降低市场机构的人民币业务成本,提升资本效率,有效盘活境外投资者的在岸债券持仓,增强在岸债券的吸引力。

香港金管局还欢迎人民银行新增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业务的参与银行,为香港居民在内地的消费、生活和出行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支付服务。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