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发布第二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分析报告
AI导读: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发布第二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分析报告,记录术后排斥反应迹象,揭示异种移植领域未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解决全球心脏供体短缺迈出关键一步。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外科团队在异种移植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二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手术的详细分析报告。该报告深入剖析了心脏接受者劳伦斯·福塞特的术后状况,特别是在术后两周内首次活检中发现的排斥反应迹象,揭示了异种移植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023年,58岁的福塞特因终末期心力衰竭在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接受了这颗经过十个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手术。尽管术后初期,这颗猪心脏表现出良好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但福塞特在术后40天因外周血管疾病和内出血并发症选择停止治疗。此次报告详细记录了术后首次活检中猪心脏产生的初步排斥迹象,这一结果标志着我们在解决全球心脏供体短缺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福塞特而言,由于他患有外周血管疾病和内出血并发症,不适合进行常规人类心脏移植。因此,这次实验性手术成为了他生存的唯一希望。然而,尽管手术本身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但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团队通过这一病例深刻认识到,要克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等障碍,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即使选择了抗猪抗体水平较低的患者,仍然观察到了这些抗体的显著增加,最终导致了移植失败。为了未来的移植手术能够取得成功,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抑制这些抗体的产生。此外,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其他免疫介导机制对移植失败的影响。
尽管面临免疫排斥反应的挑战,但研究团队仍然坚信异种移植是满足老龄化人口器官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如实体器官移植早期所经历的那样,异种移植领域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但每一次尝试都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宝贵的经验教训。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相关报道配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