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创新高,业界担忧融资压力
AI导读:
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再创新高,全年交易金额高达404.5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54%。然而,这一交易热潮也引发了部分业界人士对中国创新药企可能因融资压力而“贱卖”在研管线的担忧。
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在2024年再度刷新纪录,据统计,全年交易金额高达404.5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54%,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61.87亿美元有显著提升。然而,这一交易热潮也引发了部分业界人士对中国创新药企可能因融资压力而“贱卖”在研管线的担忧。
中国创新药企海外授权交易量的攀升,不仅证明了中国医药创新能力的国际认可度日益提升,也反映了创新药企在融资不畅背景下的应对策略。由于缺少本土大型跨国药企的支持,许多国内创新药企选择与欧美跨国药企合作,通过对外授权实现“借船出海”。
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8日,国产创新药达成对外授权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6%,总金额大幅提升。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表示,中国公司对外授权交易“量价齐升”,是过去多年努力的成果,显示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尚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创新药企而言,通过对外授权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回报,并积累国际市场的产品开发、临床试验审批审评、上市许可申请、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经验。欧林生物BD总监孟俊表示,进行对外授权有助于中长期扩大产品销售、分担产能,并支撑品牌国际化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创新药企的对外授权协议中,大中华区的经营、销售权益依然保留在中国创新药企手中。因此,“卖青苗”实际上是中国创新药企在当前阶段出海的一个双赢选择。然而,这也引发了市场对创新药企融资环境的担忧。
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杨锋认为,中国医药企业一开始就定位全球发展,与境外大药企合作是进入欧美市场的正常途径。部分企业通过“卖青苗”实现了出海战略,如安锐生物等。同时,NewCo模式也为生物科技出海提供了新的路径。
尽管对外授权有助于中国创新药企开启“借船出海”之路,但融资难题依然严峻。过去两年,一级市场的生物科技、创新药投资遭遇困境,融资难成为药企出售管线资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创东方投资合伙人卢刚表示,目前生物医药投融资正在逐步去泡沫化,部分企业面临融资倒挂现象。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卢刚建议企业需真正创新开发全球领先靶点及组合并解决临床诉求,避免同质化内卷的重复投入。同时,国家需出台政策鼓励股权及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激励资本给予创新药企理性评估和支持。此外,医保限价等政策因素也对创新药融资及整个行业发展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的蓬勃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推动中国创新药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创新药企提升创新能力、资本理性投入以及政策精准扶持等多方共同努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