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海关总署公布16条重点措施,支持中部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培育新质生产力,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

海关总署今日正式揭晓了16项关键举措,旨在加速新时代中部地区的崛起进程。

在助力中部地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方面,具体措施涵盖:拓宽“铁海联运”、“空陆联运”及“空空中转”业务范围,优化铁路快通、过境班列集拼及集散监管模式,为鄂州花湖机场新增及加密国际定期货运航班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合肥国际陆港在国家集结中心规划中的层级提升,助力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建设,加速内陆开放通道建设步伐;加速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改革试点经验在中部地区的落地实施,推动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调整,提升内陆开放平台的能级;根据地方特色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鼓励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服务中部地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关键措施包括:指导中部地区海关提出高质量税政调研建议,通过预裁定等措施降低进口科研仪器设备的通关成本,保障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保税+ERP”联网监管,实现保税维修耗用等信息的全程追踪,探索将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推广至铁路口岸,推动先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实施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增加“云签发”证书种类,加强中间品贸易监测分析,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促进中部地区更好地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方面,主要措施有:支持中部地区利用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打造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扩大“跨境一锁”、“蔬菜直供”等监管试点;推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与内罗毕肯雅塔国际机场签署卫生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长沙对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平台的作用,深化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区建设。

在提升中部地区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方面,重点措施包括:稳步推进中欧班列进口粮食指运地检验检疫改革试点,加强中部地区进境粮食跨关区附条件提离监管,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持续深化能源资源检验模式改革,支持江西鹰潭深化“进口再生铜原料智慧监管”模式试点,增强煤炭、矿产品等资源保障能力。

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主要措施涵盖:加强口岸疫情疫病协同防控;深化进出口危险品检验模式改革,推进出口烟花爆竹“口岸-属地”监管作业联动;加速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认证;完善中部海关监管数据共享和风险防控模型共用工作机制,营造区域安全发展环境。

未来,海关总署将指导中部地区海关充分发挥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细化落实16项重点措施,出台配套细化举措,紧扣“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同发展格局,为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海关力量。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