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会前夕政协委员建议优化外资营商环境
AI导读:
北京两会前夕,政协委员陶匡淳提出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建议,包括拆除金融业市场准入隐形壁垒、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参与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QFLP试点企业投向国家导向的前沿产业等。
202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的战略方针,为2025年的经济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在即将召开的北京两会前夕,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作为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建议。
陶匡淳建议,北京市应拆除金融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隐形壁垒,确保外资金融机构能够顺利参与金融领域的“五篇大文章”。这一建议旨在进一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提升北京市对外资的吸引力。
同时,商务部在2024年积极推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与地方政府共同举办了多项招商引资活动,成效显著。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8.9%,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毕马威发布的《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报告预测,中国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政策,改善外国投资者的营商环境,并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陶匡淳强调,外资企业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市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以增强外国投资者对北京的信心。
从行业角度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均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11%。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加快,外商投资正逐步向高端和服务导向型投资转变。
陶匡淳指出,北京市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超过九成,是北京市使用外资的最主要部分,也是未来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他建议北京市应顺应这一趋势,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先行先试,争取缩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业的“负面清单”,深度推进要素开放和制度创新。
在金融领域,陶匡淳认为应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深化,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政策,鼓励QFLP试点企业投向符合国家导向的前沿产业。此外,他还建议在准营阶段为外资企业提供明确指引,确保外资企业能够顺利落地并运营。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的确定性和稳定性,陶匡淳建议北京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提供外资企业落地的详细解读和指引,或提供完整的外资企业落地样本供企业参考。同时,应编制中英文双语版本的外商投资服务指南,为外资企业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提供清晰、准确的指导。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