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特朗普就职前夕,投资者密切关注其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美债收益率走高、美股承压、美元走强。分析师指出,特朗普新政可能引发通胀上行,美联储降息进程受阻。市场反应取决于政策力度与市场预期差。

距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不到两周,投资者正密切关注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潜在影响。这些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美债收益率异常走高、美股承压、美元走强。分析师指出,特朗普可能密集宣布总统行政令,包括驱逐移民、加征关税、对内减税、放松金融监管等,这些政策或导致通胀上行,美联储降息进程受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指出,若特朗普执行其议程的实质性部分,美联储可能暂停进一步降息,甚至可能再次加息。然而,特朗普新政本身存在矛盾,尽管减税、放松监管等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关税、驱逐移民等政策可能加剧通胀,美联储需保持较高利率,这可能抵消美国经济上行的力量,引发滞胀。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表示,特朗普上任后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特朗普交易”,市场影响取决于政策力度与市场预期差。若政策力度超预期,可能引发市场滞胀交易,即股债承压,美元走强;反之,则可能出现去通胀交易,即股债齐涨,美元走弱。

数据显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4.73%,为去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最终全天上涨0.8个基点报4.692%。美债收益率走强的同时,美股承压、美元指数上行。道琼斯工业指数自去年12月4日创下历史新高以来累计跌幅达到5.4%,期间美元指数上涨2.5%。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认为,强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引发了市场对利率预期的重新定价,导致美债价格下跌。此外,分析人士认为,美债收益率的持续上涨与市场对特朗普新政的预期有关。特朗普主张提高关税、限制移民,推升通胀;对内实施减税、宽财政、放松监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通胀上行。

白雪指出,美联储官员在12月的议息会议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鹰派”转向,这是投资者抛售美债的直接原因。虽然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但会后发布的利率路径“点阵图”显示2025年降息次数和幅度均缩水一半。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普遍对通胀和特朗普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2024年11月的大部分时间里,“特朗普交易”持续演绎,但12月以来出现局部降温,反映出投资者关注点从政策的“再通胀”效应转向“货币紧缩”甚至“滞胀”风险。他认为,特朗普新政的内在矛盾是深层次原因。

白雪认为,新一轮“特朗普交易”偏向“滞胀交易”的可能性更大,但政策细节、推出顺序与进程将显著影响市场对“特朗普交易”的定价。最近有迹象显示,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出现摇摆,但总体来看,其关税政策较竞选时有所缓和。此外,移民政策方面,特朗普称将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但将分批进行。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美国再通胀压力或小于市场预期,释放美联储降息的空间。他指出,关税拉动的主要是商品通胀,但美国现在通胀压力主要来自服务性通胀,短期内关税对通胀影响相对有限。此外,特朗普上任后政策并非全盘托出,其带来的“再通胀”风险是阶段性可控的。

开源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何宁指出,虽然特朗普减税方向确定,但幅度不确定性较大,且对经济的中长期支撑作用不显著。她认为,特朗普预计会首先聚焦于内政,关税政策稍晚,但行动很快,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对应到货币政策端,美联储2025年降息节奏可能是先慢后快,具体节奏取决于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